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张雷雷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 南通市 226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着重分析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对策略。介绍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了碾压夯实法、换土法、振动沉管灌注桩、人工成孔灌注桩等处理措施在施工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研究,为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施工技术指南,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长期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现代房屋建筑领域,地基基础工程作为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一环,其施工技术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对策略的分析,为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1]。首先,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的承重支撑系统。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能够有效分担建筑荷载,防止地基沉降、倾斜或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整体稳定性。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影响着建筑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千差万别,而通过科学的地基施工技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确保基础的牢固性。

最后,地基基础工程对于抗震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通过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涉及到基坑工程、基础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在基坑挖掘中,合理的支护结构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基坑坍塌事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则能够保证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

2.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2.1碾压夯实法

碾压夯实法是地基基础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土壤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工艺。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处理。然而,它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对于含水较多的土壤或特殊地质条件的适用性较差。碾压夯实法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这一方法常用于软弱土壤的处理,包括粉土、泥土等,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防止建筑物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在进行碾压夯实法施工前,首先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确定土壤类型和层位。根据勘测结果,工程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碾压夯实的设备选择、夯实的次数和夯击的力度等。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大型振动碾压机或压路机,通过振动或轮胎的压实作用,对土壤进行夯实。振动碾压机通过振动板的高频振动,能够将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增加土壤的密实度。而压路机则通过轮胎的重压,将土壤层逐渐挤压,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2]

在施工中,夯实的次数和夯击的力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过于频繁或过于强烈的夯击可能引起土壤过度压实,导致土壤的破坏,因此需要在保证夯实效果的同时,注意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损伤。

例如有一个房屋建筑项目,项目选址在一片软弱土壤地区,需要采用碾压夯实法来加固地基。经过碾压夯实后,原先软弱的土壤得到了明显改善。密实度提高,土壤承载能力相应增强,土壤密度可能提高了20%,承载能力从最初的200kPa提高到300kPa,施工后的地表沉降量减小了50%,处理后的土壤就达到设计要求。

2.2换土法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中的换土法,是通过挖除原土壤并投放新土壤,旨在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工程施工之前也是需要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测,确定了原土壤的黏性指数、含水量等关键参数。基于勘测结果,工程师再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开始时,使用挖掘机等设备对原土壤进行挖掘,同时清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适宜的土层。这个过程旨在除去对建筑物基础有害的土壤,并为新土壤的投放创造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新土壤的选择是关键一环,必须符合工程要求,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通过运输车辆将新土壤运送到挖掘的区域,并进行适度的压实,以确保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施工结束后,新土壤的承载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排水性能受到改善,有助于预防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原土壤黏性指数由40%降至20%、新土壤的承载能力达到300kPa,明显高于原土壤的200kPa。

换土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便、高效,特别适用于土壤质量差、不利于建筑物基础的情况。然而,需要注意新土壤的选择和处理,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这种施工技术,地基的改良和加固为建筑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振动沉管灌注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是一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通过振动的方式将灌浆桩沉入土壤,强化土体并提高承载能力。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以确定土壤的特性和承载能力。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工程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振动沉管的直径、长度和灌注混凝土的配比等。

施工开始时,先使用挖掘机等设备在灌注桩位置挖掘出一个孔坑,确保振动沉管的顺利进入土壤。然后,振动沉管设备被放置于孔坑中,开始进行振动和推进。振动沉管的振动源通过激振器产生高频振动,使灌浆桩在土壤中逐渐沉入。振动的同时,通过液压系统推进振动沉管,确保桩的稳定推进。当振动沉管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始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高强度混凝土灌浆。灌浆过程中,振动沉管逐渐拔出,同时确保混凝土充实孔隙,形成一根坚实的灌注桩。

要注意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需要密切监测,以确保桩的质量和工程要求的达标。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后,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如静载试验、桩身质量检测等,以验证桩的承载能力和质量。这种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特别是适用于软土层、填土地区和需要较大承载能力的场合。振动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为建筑物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确保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2.4人工成孔灌注桩

这是一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通过机械手段在地下形成孔洞,再通过灌注混凝土来强化土壤,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人工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前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确定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工程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成孔的直径、深度、间距和灌注混凝土的配比等。

施工开始时,先使用打孔机等设备进行孔洞的形成。打孔机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土壤逐渐取出形成孔洞。孔洞的直径和深度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接下来,将钢筋笼插入形成的孔洞中,以提高桩的抗拉强度。然后,通过泵送设备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灌注到孔洞中,使整个孔洞内充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形成一根坚实的灌注桩。人工成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高度的技术熟练度和经验,以确保孔洞的准确形成和灌注混凝土的均匀充实。施工现场需严格控制孔洞的位置和深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为房屋建筑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技术指南,旨在引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科学决策和操作,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希望这份研究能够为未来的建筑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旭.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居业,2023(07):61-63.

[2]郑育芬.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3):106-108.

[3]方奎,黄林华.土建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J].石材,2023(10):85-87. 202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