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1

浅谈建筑施工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颜文

23018219930214205X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中流水施工技术具有较多的技术优势,能够满足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各项需求。文章分析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旨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能有效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流水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的类型与方式变得多种作样,建筑施工领域内的技术在不断发展,流水施工作为科学高效的施工方式,可以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应用,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发展,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特征选取流水施工技术。

1. 流水施工技术概述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将建筑工程按照施工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割划分,分成多个模块,施工小组根据相关的施工次序,有序的将施工区段进行转移,进行连续平稳地流水作业,统筹施工。管理者可以根据每个模块的施工情况进行适宜的调整,使得每个施工环节相对独立,不互相干扰,每个模块都可以高效地施工,提高施工团队整体的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既可以提高施工质量,还可以提升施工效率。施工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施工模块的技术人员、施工设备和方式进行相应的协调,可以将每个施工小组的功能性发挥最大,可以较好地解决在施工建设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增强每个施工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施工团队的稳定性,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效果。

2. 流水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2.1 高效性

流水施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高效性。流水施工技术均进行了改善,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量,使得施工时间得到严格的控制,施工效率有效提升,施工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流水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更为严格有效,使得流水施工技术较传统施工技术安全系数明显升高。

2.2 掌控性

流水施工技术是将整个施工过程合理的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施工环节薄弱之处进行加强,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此外流水施工技术具有严格的施工管理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流水施工作业的快速进行。做好施工过程的划分,并严格按照其过程进行,就能有效的把控每个施工环节。

2.3 转移性

流水施工技术的另一显著优势是其转移性。在结束每个施工环节之后,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的转移到下一施工环节,这种转移能够有效替代原有施工物品的流动,并且达到更高的施工效率。流水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还能减少施工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建筑施工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流水施工技术应用对象

流水施工技术虽然有着较多的技术优势,但并不是在每一个建筑工程中都适用,比如对空间和时间要求较低的建筑工程,反而会影响流水施工技术的效率,也会增加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需要先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了解,对是否适合应用流水施工技术进行评估,并对具体的分段和施工规则进行制定,避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确保流水施工技术的顺利实施。

3.2 流水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流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确保施工效率能够有效提升,对施工时间进行控制,避免浪费较多的施工时间。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拟定规范化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与注意要素进行分析,确保施工操作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3.3 异节奏的流水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事先约定好每个施工分队的施工节奏,通过不同的施工节奏的组合,进行高效施工的流水施工方法。另外各个分队约定的流水节奏必须具有相关性,它们可以有一个最大公约数,也可以彼此保持在相等的间隔上等,施工团队更好的进入流水施工状态,提高施工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升,促进流水施工技术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充分运用,满足劳动力与物资供给等多方面的需求。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应用流水施工技术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应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流水施工技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在建筑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工程项目的效益提供了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振江.浅谈建筑行业的流水施工及原则[J].科技风,2010,(1):80.

[2]黄汉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流水施工[J].中国科技财富,2009,(8):34.

[3]陈保国.建筑施工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应用的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130.

[4]王宝华.探究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