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史学英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3700)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冲突和误解。同时,外部思潮和势力对他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去通过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培养路径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陕西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此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也面临着多元文化交流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认同问题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培养路径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评价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中华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对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评价等方面。同时,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深入了解其文化认同情况。

三、研究结果

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代表,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但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冲突和误解。

2.外部思潮和势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表示在接触其他文化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3.高校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关注、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等,需要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四、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从民族风俗习惯、外部思潮与势力以及高校管理三个维度对影响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在民族风俗习惯维度上,调查结果显示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认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独特的,并且对其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然而,一些学生也反映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误解。因此,增强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和认同,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2.在外部思潮与势力维度上,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外部思潮和势力对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态度。此外,社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也会给他们的文化认同带来一定的困惑和不安。因此,需要加强对外部思潮和势力的引导和监管,以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和文化安全。

3.在高校管理维度上,调查结果显示陕西民办高校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一些学生反映学校缺乏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关注、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管理,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以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五、培养路径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应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如诗词、书法、茶艺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比赛、茶艺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注多元文化教育。高校应进一步关注多元文化教育,尊重并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可引入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此外,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陕西民办高校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例如,可以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和民族文化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华文化。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陕西民办高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可以开设校园文化墙、建设文化展示厅、举办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校园成为传承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与家长共同配合,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例如,可以开设家长讲座、家长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六)提升教师跨文化能力。高校应重视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教师提供跨文化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教学的能力。此外,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共同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发展机会。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六、构建中华文化认同体系

(一)文化知识认同

文化知识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从以下方面进行:

1.掌握中华文化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知识;

2.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熟悉中华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经典作品;

4.认识中华文化的现代发展和创新。

(二)文化态度认同

文化态度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

1.尊重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2.接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愿意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4.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持开放态度。

(三)文化价值观认同

文化价值观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

1.认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礼仪等;

2.践行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勤奋好学等;

3.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社会等。

(四)文化行为实践

文化行为实践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的实践和体验。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

1.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活动,如学习民族传统舞蹈、音乐、手工艺等;

2.在校园或社区组织中华文化的宣传活动;

3.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中华文化的元素,如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4.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尝试。

综上所述,新时代陕西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通过上述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