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管环缝焊垂直成像投影长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小径管环缝焊垂直成像投影长度浅析

陈俊杰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 201540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NB/T20003.3-2010标准中对小径管环焊缝射线检测方法的解析,解剖检测工艺,分析小径管互成60°或120°三次透照垂直成像时在底片上的投影长度及适用范围,以期望给拍片、评片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径管、射线检测、垂直成像、一次透照长度、投影长度

引言:

小径管一般指管径D≤90mm(也有标准规定为D≤100mm)的管子,小径管在核岛、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上应用广泛,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小径管的连接,对于小径管焊接接头最常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是射线检验。小径管因结构规格等原因,一般采用源在外双壁双影的检测方法。因检测工艺的缺陷,小径管的透照厚度变化较大,拍摄出的底片黑度变化较大,满足黑度要求的范围较小,且各个标准中对小径管垂直透照的描述基本一致:互成60°或120°方向3次曝光;对细节方面没有过多描述,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意见分歧。

1、小径管射线检验垂直成像工艺

NB/T20003.3-2010标准中对小径管双壁双影透照的要求如下:

当比值D0/t≤10,采用垂直成像方式,至少在互成60°或120°方向透照三次;

当比值D0/>10,采用椭圆成像方式或垂直成像方式,椭圆成像至少应在互成90°方向透照两次;

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

本文仅讨论采用垂直成像方式检测时情况,垂直成像的透照如图1所示: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64402(1).png

图1、垂直成像示意图


同时,NB/T20003.3-2010标准中的一些关键的通用要求如下:

几何不清晰度Ug≤0.3;注1

底片黑度:2.0-4.0(单片),2.7-4.5(双片)。注2

滤光板、增感屏、像质计等参数对本文中探讨的内容基本无影响,故不在此列举标准中的要求。

从垂直成像的原理可容易的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管子中心线的射线穿透的焊缝厚度最小,基本为两倍的焊缝厚度,在底片上成像的黑度最大;

2)远离管子中心线的射线穿透的焊缝厚度大,在底片上成像的黑度小;

2、一次透照长度及在底片上的投影长度

2.1一次透照长度

NB/T20003.3-2010标准规定,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K应符合以下规定:

环向焊接接头:1级,K≤1.06;2、3级,K≤1.1;

纵向焊接接头:1级,K≤1.01;2、3级,K≤1.03;

通过K值可精确的从理论上计算出检测时的一次透照长度,但显然不适用于垂直成像的方法,垂直成像时K值大于标准中的要求。垂直成像的一次透照长度可通过透照次数计算得出:

对于小径管,通过三次曝光,满足100%的检测比例,应满足以下要求:

L1≥πR/3;

式中:

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72972(1).pngL1— 一次透照长度;

R— 小径管外径;

π—圆周率。

2.2在底片上的投影长度

在垂直成像时,一次曝光会同时检测源侧焊缝和胶片侧焊缝,如采用平行射线束进行检测时,如图2所示,源侧被检焊缝与片侧被检焊缝长度相同,若采用三次曝光,保证焊缝100%被检测,通过简单计算可得出,每次检测有效投影长度至少为外径

注1:此处为采用低能X射线,SE-75、IR-192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检测时的几何不清晰度要求;

注2:在RCC-M标准中,对于小径管透照时黑度的补充说明:双片黑度大于4.5时,若在评定区黑度在2.7-3.5的部分,可采用单片观察,两张底片都要观察,NB/T20003.3中无类似规定;


的1/2。

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68998(1).png在实际检测中,不可能采用平行的射线束,一般均采用发散的射线束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图中,L为在底片上的有效投影长度,源侧被检焊缝长度小于片侧焊缝长度,但两个被检区在底片上投影长度相同,同时两个被检区长度之和至少应为πR/3,进行检测时,应保证L范围内的底片黑度满足标准中的黑度要求,若采用三次曝光,通过计算,可得出有效投影长度的公式如下:

L=F·R/(2F-R)注1

式中:

L—被检焊缝在底片上的有效投影长度;

F—焦距;

R—外径。

若F→∞,L→R/2,即,采用平行射线束对小径管进行三次透照时,每次透照的底片上的有效投影长度为外径的1/2。

小径管检测时的几何不清晰度Ug计算公式如下:

Ug=d·R/(F-R)≤0.3

式中:

d—放射源焦点尺寸;

F—焦距;

R—外径。

结合以上两个公式,可推导出如下公式

L≥R(d+0.3)/(2d+0.3)

L—被检焊缝在底片上的有效投影长度;

d—放射源焦点尺寸;

R—外径。

3、透照次数

NB/T20003.3-2010标准规定:垂直成像时,至少在互成60°或120°方向透照三次;

注1:计算过程中,放射源看做点源,不考虑放射源焦点尺寸的影响,故推导公式计算出的投影长度略大于实际投影长度,满足标准要求。


在执行标准时,“至少三次”难以把握,对于其他透照方式,可参考K值(透照厚度比)及透照方式查透照次数表得出透照次数,而采用垂直成像时,K值不适用,无法通过查表的方式选择透照次数,而所有规格小径管均按照“三次”曝光显然是不合适的,如图4所示:

外径不变,当壁厚增加时,若采用“三次”曝光,必须保证L=F·R/(2F-R),然而当壁厚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射线穿过的厚度差急速变化,无法在底片上形成均匀的黑度变化,无法拍摄出合格的底片,如图4 c所示。

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74854(1).png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74385(1).pngC:\Users\adai\AppData\Local\Temp\1574274702(1).png

           a                     b                      c

图4、不同壁厚下的透照示意图

图4 b所示为满足“三次”曝光的临界状态,若不考虑胶片感光速度、梯度等问题,仅从焊缝结构分析计算,当壁厚≥R/4时,“三次”曝光将不适用,需增加拍摄次数。

5、结论

小径管环焊缝射线检验,若采用垂直成像方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不考虑胶片宽容度的情况下,互成60°或120°方向透照三次仅适用于壁厚小于外径的四分之一情况下,若不能满足则应考虑增加曝光次数;

2)采用互成60°或120°方向透照三次的方法时,需保证拍摄的底片影像以管子轴线往两侧至少各L/2的区域内黑度满足标准要求,L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L=F·R/(2F-R)或L≥R(d+0.3)/(2d+0.3);

F—焦距;  d—放射源焦点尺寸;  R—外径。

参考文献:

[1] 强天鹏,《射线检测》,中国劳动出版社;

[2] NB/T20003.3-2010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射线检测

[3] RCCM 2007,《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