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蔡荣熠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步行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步行平衡能力

下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多伴有站立、行走不稳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和后期生活质量[1]。适当刺激患者运动神经元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神经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仍无法达到临床预期[2]。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以训练干预为主,通过针对性训练以提高躯干对深层肌肉的控制,进而提升人体的平衡能力[3]。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是一类辅助患者下肢进行被动运动的康复疗法,通过松弛患者关节及肌肉群僵硬度进而促进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4]。本研究将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纳入标准:符合2019版《中国各科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脑卒中诊断相关标准;患者首次、单侧发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配合。排除标准:伴心肝肺肾等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无法有效沟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①让患者坐于病床上,双腿伸直,在康复师的帮助下患者缓慢后倾骨盆,保持10s。②摇高病床床头,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双足置于床上,协助患者进行微屈髋屈膝做骨盆后倾训练,维持4~10s后换成前倾状态。③患者采取俯卧位,以双肘、双膝为支撑点,让躯干缓慢抬离床面10s后,缓慢使躯干回到床面。④采用仰卧起坐、屈伸训练和腰部系沙袋等方式进行腰部抗阻训练。⑤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进行单腿悬挂并维持和双腿悬挂并维持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腰部悬吊训练。以上训练均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适当辅助,训练过程中保持正常呼吸节律。每个动作重复5~10遍,30~60 min/次,1~2次/d,5 d/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方案如下:①激活小腿肌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辅助患者清洗脚部后保持端坐位。以左侧偏瘫为例,康复师坐在患者左侧,右手抓握跟腱上缘,左手抓握足背,节律性左右移动松弛肌肉2min后,左右手相向节律性转动5min,牵伸小腿三头肌。②足部运动:将患肢脚掌放置于康复师左侧大腿上,左手抓握全部脚趾,右手抓握后跟,以康复师伸直的大腿为轴,双手节律性相向活动脚掌10min,后被动旋转伸屈踝关节5min。康复师左手捏住小脚趾关节,右手抓握后跟,模拟正常步态摆动和脚底支撑,训练20min。③反馈训练:口令训练鼓励患者于每组训练结束后自行尝试主动完成动作,15min/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周。

1.3观察指标步行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两组步行时的平衡能力,包括14项评分条目,总分值56分,得分越高代表平衡能力越好。躯干控制能力:于治疗前后采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在床上向患侧转、在床上向健侧转、从卧位坐起和无扶手椅子上坐立保持平衡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范围0~25分,分数100分,分数与躯干控制能力呈正比。步速:通过足印分析法指导患者借助手杖独立前行10 m,比较两组平均步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步行平衡能力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步行平衡能力的比较(x±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16.52±2.43

30.52±4.82

观察组

41

16.67±2.49

38.86±4.27

t

0.375

8.164

p

0.416

0.000

2.2两组躯干控制能力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躯干控制能力的比较(x±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36.38±2.40

61.77±3.36

观察组

41

36.47±2.48

76.83±3.41

t

0.539

13.287

p

0.620

0.000

2.3两组步速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步速的比较(x±s,m/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0.22±0.06

0.38±0.11

观察组

41

0.24±0.07

0.47±0.13

t

1.176

3.784

p

0.231

0.029

3讨论

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是康复训练的关键时期,及时、科学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5]。本研究将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躯干控制能力及步速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躯干控制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莉,刘珍玲,黄金华等.电脑中频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08):996-998.

[2]杨爽.低频经头穴rTM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FMA评分、BI指数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3):492-494.

[3]郑金利,翁萍璇.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联合Bobath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2):149-151+159.

[4]张学慧,邵静雯,孙丹,等.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6):693-697.

[5]陈大为,白定群.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692-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