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护理的魔法:帮助青少年克服心理难题,重拾学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1

精神护理的魔法:帮助青少年克服心理难题,重拾学业

朱银华

广安市精神病院  临床心理科  四川广安 638000

学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尤其在孩子上了初、高中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难度的提升,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焦虑、疲惫、沮丧等消极心理,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往往都被贴上“叛逆”的标签,导致一些较为严重后果,如不能坚持学业、自伤自杀行为等,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少孩子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休学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曾遇心理问题而休学的青少年该如何更好适应校园生活?家长又该如何协助呢?

IMG_256

孩子出现学业倦怠有几种迹象如下:

焦虑、压力情绪的增加:青少年在学业倦怠状态下,常常伴随着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期中、末考试考试,积压作业等现象,这些情况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巨大的焦虑和压力,让他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中。

自尊心受损: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对一切情绪、事物都及其敏感,当孩子长时间处于学业倦怠中,可能会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价值产生高度的怀疑,还可能会影响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对学习失去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长期处于学业倦怠的时候,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兴致,失去动力,变得漠不关心、无所谓,久而久之出现厌学的情况。

学习成绩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学习压力、难度不断地提升,有很多价值对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开始着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为他们报小课、补习班等,再加上现在的家长都很“卷”,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避:很多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兴致,对逃避的方式拒绝学习,如成谜于网络、逃学等。

现阶段,很多青少年对学习产生厌倦、抗拒心理的原因各不相同,如:学习压力过大、大环境内卷严重、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信心不足等都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厌学,慢慢地发展到辍学。

但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心理因素中,自我效能感的缺乏、对挫折和困难的不适应能力、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不清楚等与厌学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很多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休学的方式进行调整,青少年接受心理治疗后,情况得以好转,当他们再次重返校园时,我们应该如何帮他们克服呢?有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帮助重拾学业呢?一起来看看!

IMG_256

①家长尽可能全的了解孩子过往拒绝去学校的原因,当孩子选择重回学校时,给予他们一个缓冲期,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了解与自我管理。家长需要了解哪种类型的困难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带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反应,提前与他们进行讨论。②家长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听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真诚的对话,感受他们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身的困扰、压力以及不良情绪,同时也帮助孩子去了解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共同挖掘和商议有效的调节办法,可以设定一个“家庭日”,这样能够让孩子主动分享在校期间发生的趣事和伤心事,不仅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表达空间,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家长静下心倾听,减少对事件的批判。同时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日常进行观察,对孩子既往表现总结出规律。比如,有的孩子情绪状态不佳时,最早是通过睡眠质量表现出来的,那当我们发现孩子睡不好的时候,便是为家长提供信号。③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孩子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如创造一些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班级,或者邀请班级里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共同出行,让孩子有机会去慢慢适应人际中的挑战。还需要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导致情绪低落,你需要父母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度过低落的时期,又或者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疏导。④在日常生活照料中,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可以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患者的情绪变化,复诊时充分反馈患者近况,以便医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评估。

总之,遭遇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的青少年要顺利回归校园需要多方面的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回归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