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动手操作活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动手操作活动初探

李国荣

丰都县实验小学校     408200

摘要:在实践中,学生能充分地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能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并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指导他们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操作;动手活动

引言

小学生具有很高的动手能力,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实际操作空间,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原理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图形的教学并不要求老师直接给出一个教学结论,它要求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交给老师,让他们去大胆地猜测、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但是,教师在放手的时候,更要把握好放手的力度,并适时地对“探究”进行适时的指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与有关的课程内容相联系,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考能力。

1.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必须环节

1.1.教师要创设合适的动手操作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程度都考虑进去,把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内容都与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内容相结合,创造出适当的动手操作情景,使他们能很容易地融入学习之中,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

1.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对此,教师应善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推进实验过程,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1.3.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学生动手操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非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1.4.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

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老师要主动地指导他们去做,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中获得知识,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有效操作,优化数学课堂的策略

2.1.有效的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数学知识是相当抽象的,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就必须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有效的操作,来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然后,他们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教材,充分发掘出有用的学习素材,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进行求异创新,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更好的构建。

2.2.有效的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好动、喜欢挑战的性格,动手操作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索,这样才能营造出高效率的课堂,让那些令人厌烦的计算活动更加直观。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活动内化”,不能以动手操作代替数学思考。

2.3.营造民主氛围,为操作活动提供思考空间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提高学习效率。在导入新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猜测。通过猜想,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进行探索的时候进行思考,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在进行发现的时候,对其进行总结和检验。这样,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生成,并且能够体会到自主发现的成就感。

2.4.科学提问引导操作,助力学生深入思考

实践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策略。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认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逐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学科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提问,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又动脑,在实践中边学边用边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5.动手操作与思维同行,发展动手操作活动的逻辑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这既导致了学生“无意识”地参加学习,也导致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缺乏。强调实际操作,也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中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应该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但是,一些老师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却觉得自己只需要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想要取得的结果就可以了,而学生们并不需要知道这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所以经常会让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变成一种盲目和混乱。

2.6.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恰当的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由探究是指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自由地探索与发现。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来实现“再创造”。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雇员。他们需要改变主要依靠举例、演示和讲解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对数学课堂进行优化,真正地强化了他们的实践与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丽华.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有效动手操作活动初探[J].考试周刊,2023,(45):61-66.

[2]刘娟.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设计的有效途径——以五年级数学“体积”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3,(S1):91-92.

[3]何素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法[J].新课程(),2018,(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