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FG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完善FG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张才志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信贷业务对整个银行的经营影响较大,同时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信贷风险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因此,逐步规范信贷流程,有效防范、控制信贷风险就成为当下FG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找出信贷风险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升银行实力。

     关键词: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成因,建议

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成

通过之前的调研,发现FG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之间职责不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有待改进信贷资产质量有待提高信贷业务流程执行不规范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低等,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未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对FG银行整体的研究,可以发现该行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仍旧需要完善,特别是信贷部门没有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不到位。

2.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掌握的借款人信息不全面或者缺乏真实性,出现不清楚贷款人的经营状况、贷款用途、发放贷款流程不规范和贷后管理未落实的情况,导致银行无法及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从而形成不良贷款,影响银行业绩。

3.信贷风险管理人员水平不一

根据FG银行的人员情况显示,虽然本科学历的人数比重超过70%,但有部分人员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经验,甚至工作一两年的信贷管理人员仍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少部分员工属于大学本科以下学历,缺乏足够专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4.整体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FG银行没能及时沟通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不及时对信息变动进行披露,与此同时,有些信贷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充分掌握信贷风险,有些甚至会忽视信贷风险。

(二)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影响

当国家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市场出现需求不足,企业经营不景气,偿债能力差,会出现银行信贷风险加剧的问题;而当国家经济在上涨时期,市场需求大,企业投资需求也大,会使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大,与此同时银行信贷风险也会增加。就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出现需求旺盛的情况,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从而多数企业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进行贷款,使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变大,市场一旦出现重大变化,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加剧。

2.政府部门的干预

FG银行主要是替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本土化”改造加强,支持地方经济。政府要求银行支持创新创业产业,但银行投放这些产业的风险相对较高,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二、完善FG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通过研究FG银行的信贷风险,了解了其信贷业务,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银行实力。

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风险理论提出要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对风险进行预测、防范、控制;加强银行的治理结构建设,保证管理层的质量权威性;要求规范业务流程,使其中的风险报告机制得以健全;并且还要求完善信贷业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调查、防范、管理制度,实现责任划分制度,严格要求贷款工作人员在信贷业务流程中的操作流程。

为此,FG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除了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其影响,贯彻监管要求外,还需要继续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加强董事会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控能力;结合FG银行实际情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划清各部门职责;从贷前、贷中和贷后对信贷风险进行管控。

(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理论包括内部的会计控制、管理控制、结构控制等。FG银行需要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制度覆盖到所有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针对信贷业务要严格做到制度先行,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后的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否则这些制度都是纸上谈兵;按照制度加强对各个业务的流程监督,规范程序;不定时的进行抽查,如有违规现象,则应查明原因,划分责任,实行惩罚制度。

2.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在FG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并优化预警功能,例如提醒容易忽视的风险、定期出具风险报告、提示潜在风险等功能定期对风险数据进行分析。

(三)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司法部门的业务联系,综合运用现金清收、以物抵债、企业并购、风险转化、批量转让和实现担保物权等手段不断增强清收效果。加强个人不良贷款以及信用卡不良透支的核销、加大合作催收管理和激励推动,推行逾期贷款重组等措施将不良率压下来。

(四)严格执行规范的业务流程

1.做好贷前调查

信息不对称经常出现在银行贷款业务中:贷款事前阶段,银行会调查企业情况,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从而隐瞒自身的不良情况和信息,从而使银行难以获得关于该企业较为准确的情况,建议

FG银行采用双人调查的方式在贷前对借款人进行调查,深入实地调查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经营情况和征信信息,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判断借款人所会发生的风险,争取做到在源头识别、控制风险。

2.完善贷中审批

贷款事中阶段,某些企业可能会隐瞒贷款的真实用途,建议FG银行继续规范贷中审查程序,核实借款人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性,确保资料合理合法合规,结合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经营情况和征信信息,做出审查参考意见审批人员结合借款人情况分析收益风险情况,判断是否应该发放贷款资金支行定期向总行报备业务情况,便于总行备案,总行不予批准的业务,支行不得违背总行的指导而单独执行。

3.落实贷后管理工作

事后贷款管理阶段,个别企业确实无力偿还贷款,只能用资产进行抵押,但这些资产可能并没有特别高的变现价值,从而加大银行的风险。建议FG银行要定期对贷款人的贷款金额进行监督、落实贷款实际用途,确保能够及时对信贷风险进行监测、识别和防范。定期对贷款人执行排查工作,分析贷款人的风险数据,揭示并防范潜在风险。

(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强信贷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人员素质和对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银行需要积极为员工提供接触信贷风险管教育的机会、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班,积极开展有关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讲座,实现奖惩机制,督促员工学习,加强自身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陆淑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7(04):65-66

[2]姜志明.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299.

[3]王婷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河北企业,2019(11):113-114

[4]赵点子.平安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张正伟.南京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纳税,2019,13(28):207.

作者简介

    张才志,女(1965-  ),四川达州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公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