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育在“双减”政策下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初中化学教育在“双减”政策下的思考与实践

王珊

江西省吉安县城北第二中学

摘要:在教育体制持续变革的背景下,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政策对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要求学校在保持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文章探讨了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分析其必要性和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化学教育;思考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是教育部门深思熟虑并充分考虑当前教育现状后提出的有效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紧迫,知识点繁多,且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知识,传统教学往往通过大量作业来深化知识。然而,在“双减”政策下,作业量和校外培训都将大幅减少。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探索在减少作业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的方法,这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更高的挑战。他们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寻求更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家长也需要转变观念,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业压力。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双减”政策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出台一时间引起人们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政策有利于学生发展,同时也有人认为它会阻碍学生进步。综合分析政策的提出背景不难发现,“双减”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一种最有效的措施,它的实行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减轻学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生面临着繁杂的作业压力,学生面对一个基本概念就要做几十道甚至上百道题目,并且这些题目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性,技巧性考察很少体现,考察的却是数字计算甚至是文字辨析,作业量的庞大使初中生的休息时间大打折扣,并且学生对兴趣爱好的发展时间也几乎为零,能够完成作业已是难能可贵。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将这些时间运用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已不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不论是企业招聘还是科研,对于人才的需求都要求其全面化的发展。

(二)减轻家长压力

学生众多的作业不仅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家长带来各种不便。有一部分教师甚至是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由家长完成批改任务,然后拍照上传。初中化学本身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将作业的批改任务交给家长完成无疑是难上加难。而在双减政策下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作业量的减少,使教师能够有充足时间批阅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既及时的掌握了学情,又极大地减轻家长的压力。

(三)打击不良培训机构,促进教育公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长的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将学生的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这种观念本没错,但是过于重视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看见其他学生在疯狂报班,这就给家长带来各种焦虑,家长之间的内卷严重,不管价钱的高低坚持给学生报班,生怕被超越。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培训机构盲目收费的现象增长,部分机构打着虚假广告,效果无法保证培训费用却是天价,即使如此,家长仍然是争先恐后的去报名,培训机构这样的行为,长此以往便会变成一种恶劣的风气,这对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挑战。这种风气的流行,给经济状况没有很好的学生与家长带来重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在此背景之下实行双减政策是时代所需,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落实“双减”政策的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背景,实行双减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多个问题,然而再好的政策需要达到一定效果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执行,为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学校以及家长等相关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做到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做教学与学习的主要人物,需要教师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将问题在课堂上全部解决完,课后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促使课堂效率的提升,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这种方式的实施更具有代表性。

就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讲得少一点,但是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气体?”“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怎样制取氧气?”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小组讨论的结果做统计与展示,然后教师将学生的结论加以总结,再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总的结论,给学生讲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等实验方法的原理。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提高其参与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再需要大量的作业巩固知识点。

(二)优化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针对化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特点,同时为响应双减的政策要求,提高课堂效率成为重要的措施。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不再是枯燥的解读书本知识,应当不断的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充分理解。

就以“溶液”一章的教学为例,对于溶解度的理解,课本概念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应当通过举例,然后再引出概念。就以糖水为例,给一杯水中加糖,起初全部溶解,但是随着不断地加入,不论是搅拌还是加热,固体糖都不再溶解,这时候就形成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提出溶解度的概念,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提高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下,针对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却又不影响对于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应当注重作业质量,对于概念辨析类的题目,可以减少其数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本概念理解上;对于反应原理之类的问题,这些题目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将作业布置工作应集中于这一部分,酸碱中和、金属的反应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同时应当注重一题多解,掌握不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联,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工作

做作业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为了达到更好的反馈效果,教师应当加大学生的考核工作。对于之前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进行知识点的考察,这时应当注意考察的同步性,即考核题目与作业题大体相似,解题思路相同,只是数据不一样。对于考核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薄弱点可以及时的有所了解,从而对症下药,节约大量的时间,防止学生做“无用功”。

三、结束语

针对作业量庞大,学生与家长压力巨大,同时校外培训机构盲目收费的行为,国家及时发现这一现状并出台“双减”政策,这种政策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对不良的教育风气做到及时整改。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政府的共同努力。初中化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播,更要结合生活实际,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升课堂效率,家长转变观念,相信初中教师的实力水平,政府严厉打击培训机构,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促进“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慧.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设[J].科

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260-261.

[2]彭柯.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国

际公关,2019(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