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融合教学理念下的经济全球化意识教育——中职思政课《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政史融合教学理念下的经济全球化意识教育——中职思政课《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教学案例

杨志刚

重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重庆市矿业工程学校)044000

摘要:中职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模块,就是要塑造与增强中职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教学为例,以构建学生经济全球化意识为主线,通过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和当下中国扩大开放进程中的典型史实史料与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内涵和大势。用政史融合的教学活动,推动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促进学生政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新时代 政史融合 学科素养 思政教学

今日之中职师生都身处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世界百年变局中,对中职学生进行“经济全球化”意识教育,这将助力中职学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塑造全球视野下的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和健全人格,增强“从个人到国家,从国内与国际”的公共参与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代需求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要在中职的思政教学中进行“经济全球化”意识构建与强化,让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

二、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史融合教学课例分析

(一) “新时代”少年学生身处“经济全球化”大势大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让中职“少年”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基本的过程就是“认知=>共情=>共识”。学生获得认知主要有两种途径“理论知识感知+生活体验感知”,生活体验感知又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间接体验主要是同时代新闻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媒介传播的他人直接体验。本课教学的策略就是用鲜活的跨时代材料和学生身边的材料,引起学生共情共鸣,自然达成共识。

(二)教学难点突破——实事史实论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教学难点突破就在于多维度的数据、实事和史料来论证与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政史融合教学方可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中,得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进而可以得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共识。

(三)政史融合流程设计与课前学生自主调研

1.政史融合教学流程设计

政史融合教学流程设计,以课程主题的热点问题或身边可见现象(事件)的解析作为任务,驱动学生对主题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任务分组是为了多维度分析某问题(事件)。学生在准备中完备和重构“共知”,在辨析过程中引发“共情”,在辨析互鉴中达成“共识”。

2.课前学生自主调研——感知身边经济全球化

学生课前完成“手机拍摄记录家乡或身边的从经济全球化受益的小视频。”得益于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学生拍的街景有合资汽车、国产新能源汽车、港资UME影城,很有时代感。中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崛起,人民生活服务更加多样化、便利化。中职学生“生活体验感知”敏锐, “大胆质疑,科学探究”,为课程 “共知”重构和“共识”达成做准备。

“经济全球化意识”教学,教学场景需构建在典型全球化产业领域。课前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学生可以用上全世界最质优价美的千元机;引导 “理性消费观”,千元机能满足大部分同学学习娱乐需求;三千元以上的华为苹果是给同学更多的选择。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中美都是近二十年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四)教学场景预设准备与政史融合推进探究

1.“开放带来进步”回顾与“经济全球化”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包容开放的胸襟与情怀,近代百年抗争史和当代改革开放史让国人认识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导入《美国商务部长“代言”华为Mate60Pro》,2023年8月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华为Mate60Pro横空出世,国内外网友推举雷蒙多 “代言”华为Mate60Pro。很多同学被华为“遥遥领先”的旋律感染,自然愉悦的感知到,世人反对美国贸易霸凌的诉求。巧用“热点”,因势利导,解学生之惑,共学生之情。

2.“一部手机一支笔”洞悉经济全球化内涵

师生一起探究“一部手机”—— 华为Mate60Pro。华为手机2023产业链图和苹果手机2019产业链图显示:华为不仅有自己的鸿蒙系统、昆仑玻璃、玄武构架、盘古数据和麒麟芯片,还有很多国内外合作伙伴,如国内欧菲光、京东方、比亚迪、韩国SK海士力和日本尼康。美国苹果的合作伙伴也是遍布中美欧日。华为的“遥遥领先”也是在手机产业全球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

让学生再来看“一支笔”——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圆珠笔。中国3000 多家制笔企业、20 余万从业人口、年产400亿支圆珠笔,占国际市场60%份额。2016年9月太原钢铁炼出第一锅国产“笔尖钢”问世,日企迅速降价25%。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在不断地创新突破中提升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分工与地位。

学生从“一部手机和一支笔”的探析中,基本可以得出“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有了更多的史料史实“共知”打底,师生就可以更好地共情共鸣,有效达成共识。

3.中国上海百年开放史昭示“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进步”

用史实史料说话——赏析上海1890年左右老照片。近代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也始于“帝国殖民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埠”,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上海的外滩已经有了“蒸汽机轮船、小渔船、信号旗杆、气象台、有轨电车和欧式圆顶大楼等”。1890年的 “上海滩”已变身“十里洋场”。今日上海已跻身世界一流超级大都市,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已多年雄踞世界第一。中国从被迫“开埠”变成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小农经济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基于这些数据资料探析,学生自然能得到“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进步”的“共识”,认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百年跨度下全球区域的数据资料的探析,尤其是上海城市史实史料的探析,涵养来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不能采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措施,不能采取以邻为壑的自私做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三、中职政史融合教学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难点突破

对于思政课实施来讲,历史学科则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二者在立德树人方面是大同的(学史力行)。

对于看似摸不着的观念意识教育,通过课堂互动辨析,学生一线观察,个性化解释,观点互鉴,大数据思维与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究与辨析。在政史融合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探究,兼容互鉴”的学科素养,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系列论断内容的“真信+活用”。

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背景,将政史融合,引导学生重构大跨度的“时空观念”,展开对课程认知目标的认知和论证。在认知论证过程中老师既要引领学生梳理直接生活感知和间接媒体感知,又要协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和“历史实践+当代实践”史实史料,让学生在论证与探究中自主“认知”,师生“共情”,达成“共识”,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网,新华社北京2022 年11月4日电

2、习近平《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新华社北京2021年11月4日电

3、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新华网,新华社达沃斯2017年1月17日电

4、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2020-12-07

5、国务院办公厅,《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中国政府网,新华社,2017-01-10

共14页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