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粪便检验质量

/ 2

如何提高粪便检验质量

甘露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粪便检验指的是通过物理学、免疫学、化学等方法对粪便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消化系统功能,进而辅助诊断消化道感染、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还能够为黄疸类型鉴别提供参考。因此粪便检验具有一定的医疗意义,值得每个人关注。粪便检验质量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对疾病的判断性,而如何提高粪便检验质量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提高粪便检验质量的科普知识。

一.了解粪便检验的流程及细节

1.采集粪便标本

提高阳性率的基础是在采集粪便标本时充分采集到病理成分。配备的采集杯是有讲究的,因为样杯不仅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标本,还要能够满足多点取样,以至于能够更多的采集到病理成分。目前,比较常见的粪便采集器有勺状、螺纹状以及多爪式,前两种采样器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勺状采样器不能够做到多点采样,螺纹状采样器无法取水样便及稀便,因此建议使用多爪式采样器,这种采样器能够适用多种情况,能够多点取样,更容易采集到病理成分。

2.对粪便标本进行前处理

因为粪便标本形状多样,差异明显,所以如果不进行前处理或是处理不当,在显微镜下成像时,就会极大地影响图片效果以及提取标本特征,进而影响识别效果,常见的粪便标本处理有直接涂片法和稀释过滤法。

直接涂片法是通过机械模拟手工操作的方式,使仪器自动取样,然后在稀释池稀释成悬浊液,然后在载玻片上涂片,最后再送至显微镜下进行采图。稀释过滤法也是有仪器自动加入稀释液然后自动混匀、过滤,加样到流动计数池或是一次性计数板,最后送至显微镜下进行采图。

3.病理成分的富集

对病理成分进行富集是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关键,目前样本的过滤回收方法包括静态过滤和动态过滤法两种。静态过滤法可能会有回收率低、粪便残渣容易堵塞网孔、有效成分无法回收等缺点。目前比较提倡动态过滤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对病理成分充分富集,还能够提高回收率以及检出率。

4.图像采集及处理

图像采集及处理是粪便检测实现自动化的难点,因为粪便成分复杂,如何采集到病理成分,采集图片的数量以及图像的自动识别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上仪器采集的视野越多,漏检可能性越低,因此图片采集的数量和图片采集的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5.全面的质量控制

开展室内质控是保证粪便检验质量的必要措施。因为对仪器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了解粪便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粪便检验需要新鲜的标本,同时在标本采取过程中应该使用清洁的盛器,为了避免对粪便中有效成分造成破坏,样本中不能够含有尿液,也不能够混有消毒液以及污水。防止病原菌死亡或是污染腐生性原虫。

2.选取样本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样本采取器,选取一些含有粘液、血脓等存在异常的部分。对于那些表面看的比较正常的部分,应该采取深处、粪端等多处样本,控制样品总量有指头大小即可。

3.样本采集后应该保证在一小时内检查完毕,因为时间过长可能会由于PH胶消化酶的影响,造成粪便中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注意在寒冷季节,粪便样本的运输或是检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温。

4.检查蛲虫卵时,采集样本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十二点或是清晨排便前,采集的方法一般是使用透明薄膜拭子在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样本,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对于细菌学检查的粪便样本需要用有盖的容器盛装,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5.找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应该采集24小时粪便,对于找寄生虫虫体的样本应该从全部粪便中仔细搜查或过筛,然后再鉴别其种属,作虫卵计数的样本应该对粪便混匀后再检查。

6.在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检查前三日不能够食用肉类食物以及服用含铁药剂、维生素C等药物,以免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7.做粪胆原定量时,一般是需要连续检查三日,每日应该采集20克粪便样本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要进行检查时,可以经肛门指诊或是采便管拭取标本,然后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8.经过粪便检验后的纸类应该扔到固定回收处由医院集中处理,对于使用完毕搪瓷容器应该交给医护人员,由工作人员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然后再用流水清洗干净后才能够备用,所用的载玻片应该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后才能够备用。

三.了解粪便一般性状 缩小检查范围

1.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的粘液。由于粘液会与粪便均匀混合所以不容易观察,如果出现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粘液的量增多,这时就很有可能是大肠炎,需要谨慎对待。

2.如果粪便呈粥状且内容粗糙,就很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等引起。

3.如果出现腹部疼痛,且排出的粪便呈粘胨状、膜状或是纽带装,就很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或是慢性菌痢疾病。

4.如果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血脓,主要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并且呈暗红色稀果酱样,则代表可能患有慢性菌痢疾病、局限性肠炎、结肠或是直肠癌。

5.如果排出鲜红的血便,这很有可能患有直肠息肉、结肠癌、痔疮以及肛裂等疾病。而患痔疮时症状就比较明显,常在排便后有鲜血滴落,而其它的症状一般是在粪便的表面附着着鲜血。

6.如果排出稀糊状或稀汁样便,可能是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胃炎。注意艾滋病伴有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粪便也有可能呈稀汁样。

7.如果排出白陶土样便,这很有可能患有胆管梗阻,粪便呈灰白色是因为粪便中缺乏胆素,而胆素的缺乏一般是由于胆管梗阻造成进入肠内的胆汁减少或是缺乏,进而造成胆素合成量减少引起。

8.如果出现干结便,一般是患有习惯性的便秘,造成粪便在结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水分被过度吸收,最终形成干结便。

9.如果排出细条状便,说明可能有直肠肿物存在,因为直肠肿物会造成直肠狭窄,从而排除的便就会呈细条状。

10.粪便均有臭味,这是因为细菌的作用使消化道产生了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产物引起,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腐败恶臭味,可能是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直肠或是结直肠溃烂等引起。

11.正常人的粪便一般呈中性、弱酸性或是弱碱性,对于食肉较多者一般呈碱性,食糖类或是脂肪多时呈酸性,而对于强碱性或是强酸性可能是由于细菌或病毒造成消化道异常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