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护理探讨胃镜下微波治疗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4

基于精细化护理探讨胃镜下微波治疗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谢蕾 蔡玲 郭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D6消化与呼吸 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对疣状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和研究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情况、症状评分变化(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程度、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67.65%)(P<0.05);研究组Hp转阴率(97.06%)高于常规组(58.82%)(P<0.05);研究组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9.41%)(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6.47%)(P<0.05);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0.59%)。结论: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显著提高,将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等系列症状有效改善,使穿孔、出血等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降低,将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显著提高,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疣状胃炎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关键词】疣状胃炎;精细化护理;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疣状胃炎;临床效果;预后

疣状胃炎作为慢性胃炎特殊类型一种,其呈现出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临床呈现出饱胀、上腹不适、烧心、疼痛以及反酸等系列非特异性表现。治疗期间,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法获得广泛应用,但此种方法针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疾病患者,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无法将病灶彻底根除。对此探究更为有效方法展开疣状胃炎治疗,意义显著[1-4]。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对疣状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为达到促进疣状胃炎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和研究组(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各34例;纳入标准:①对于疣状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均符合;②胃窦部多见胃黏膜表现出诸多膨大皱襞状、疣状以及丘疹样隆起现象,表现为5~10mm直径。顶端可以发现脐样凹陷或者黏膜缺损现象,中心表现出糜烂症状,观察隆起附近未表现出红晕现象,但往往合并表现出大小相近红斑症状,对其实施内镜分型,分为扁平糜烂型胃炎以及隆起糜烂型胃炎现象,本次研究主要选取隆起糜烂型胃炎;③针对本次研究耐受,未表现出意识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现象,对于本次研究可以积极配合;④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就诊前选择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②合并表现出其他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现象;③中途退出研究,不愿参与研究,存在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或者药物禁忌症,对本次研究无法积极配合;常规组男、女各20、14例;年龄20~65(42.29±1.38)岁;病程12~95(65.25±5.28)个月;研究组男、女各21、13例;年龄21~66(42.33±1.39)岁;病程13~96(65.27±5.29)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均展开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合理展开饮食护理干预,合理完成饮食计划创建,对患者饮食计划执行情况给予监督,对于辛辣刺激等食物使用需要避免,禁止过饥以及过饱饮食,积极做好饮食卫生;②合理展开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理解,对其良好心态保持给予鼓励,将不良心理情绪消除;③合理展开运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就患者适当运动给予鼓励,依据患者恢复情况,护理完成运动计划创建;④合理展开用药护理干预,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叮嘱,就长期用药重要性进行告知;⑤合理展开健康教育干预,利用网络、面试、健康处方以及通讯等系列方法,对疣状胃炎系列知识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普及,对良好生活习惯对于胃炎预防重要意义进行讲解,将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改变;⑥合理展开出院后指导干预,就出院后系列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对病情及时告知,情形需要入院复诊。

1.2.1 常规组

    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上述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钠+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进行治疗。

1.2.2 研究组

    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微波护理以及内镜下微波治疗,仪器选择METI-IVC型微波治疗仪展开治疗,设定40~60W功率以及5s时间间隔。将15~20处/次作为基准,于活检孔道将微波导线插入,同病灶接触,直至观察病灶呈现出气化或者凝固发白现象。此外展开微波护理干预,①手术前,因为患者对微波不了解,呈现出系列恐惧感,对此需要就微波治疗方法、获得效果、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告知;②术后保持6~8h禁食,之后转为流质饮食。1周后,向普食逐渐过渡。手术后,采用抑酸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腹痛情况进行观察,对大便性质给予关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均转为正常,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可见隆起病灶以及糜烂病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好转,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可见隆起病灶以及糜烂病灶均获得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可见隆起病灶以及糜烂病灶无好转;②比较两组患者Hp转阴情况,对患者展开胃镜下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获得阴性结果;③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各症状评分为0~3分,0分:未表现出临床症状;1分:偶尔表现出症状;2分:时常表现出症状,患者生活受到影响;3分:呈现出严重症状,无法忍受;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症状;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利用百分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展开评分,分为很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以及不满意(0~59分);⑥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于SAS,用于焦虑症状判定,总分25~100分,50分为临界值,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焦虑症状;对于SDS,用于抑郁症状判定,总分为25~100分,53为临界值,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抑郁症状;⑦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利用QOL(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展开生活质量评定,满意为60分,优(≥50分),良好(40~49分),一般(30~39分),差(20~29分),很差(<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67.6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n=34)

24(70.59)

8(23.53)

2(5.88)

32(94.12)

常规组(n=34)

13(38.24)

10(29.41)

11(32.35)

23(67.65)

X2

7.7035

P

0.0055

2.2 两组患者Hp转阴情况比较 

研究组Hp转阴率(97.06%)高于常规组(58.8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p转阴情况比较 [n(%)]

组别

转阴

未转阴

研究组(n=34)

33(97.06)

1(2.94)

常规组(n=34)

20(58.82)

14(41.18)

X2

14.4553

P

0.0001

2.3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研究组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分,

组别

反酸

上腹部闷胀不适

疼痛

嗳气

研究组(n=34)

1.02±0.25

1.13±0.49

1.03±0.19

1.05±0.28

常规组(n=34)

2.02±0.33

2.19±0.21

2.11±0.19

2.14±0.22

t

14.0842

11.5939

23.4366

17.848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9.4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穿孔

出血

总计

研究组(n=34)

1(2.94)

1(2.94)

2(5.88)

常规组(n=34)

4(11.76)

6(17.65)

10(29.41)

t

6.4762

P

0.0109

2.5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6.47%)(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很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研究组(n=34)

23(67.65)

10(29.41)

1(2.94)

33(97.06)

常规组(n=34)

14(41.18)

12(35.29)

8(23.53)

26(76.47)

t

6.2750

P

0.0122

2.6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34)

62.29±2.58

30.28±3.25

62.31±3.12

30.22±2.58

常规组(n=34)

62.33±3.01

45.29±4.12

62.48±3.16

44.31±5.13

t

0.0588

16.6787

0.2232

14.3076

P

0.9533

0.0000

0.8241

0.0000

2.7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0.59%)(P<0.05)。

表7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比较 [n(%)]

组别

良好

一般

很差

优良

研究组(n=34)

25(73.53)

7(20.59)

1(2.94)

1(2.94)

0(0.00)

32(94.12)

常规组(n=34)

14(41.18)

10(29.41)

5(14.71)

4(11.76)

1(2.94)

24(70.59)

X2

6.4762

P

0.0109

3、讨论

疣状胃炎也被称之为痘疹样胃炎以及隆起糜烂型胃炎,在内镜检查下,可同扁平糜烂型胃炎进行区别[5]。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获得效果有限,无法将总体疗效显著加强[6-10]。在此种情形下,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式获得广泛应用,其对于患者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健康状况快速恢复可以有效促进。生理上,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可以有效促进,将服务改善,将患者就医满意度以及获得感显著提高,并将患者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对于患者临床手术可以积极配合,对其早期康复给予促进[11-12]。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组(67.65%)(P<0.05);研究组Hp转阴率(97.06%)高于常规组(58.82%)(P<0.05);研究组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穿孔、出血)总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9.41%)(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6.47%)(P<0.05);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0.59%),亦可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精细化护理下实施胃镜下微波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显著提高,将反酸、上腹部闷胀不适、疼痛以及嗳气等系列症状有效改善,使穿孔、出血等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降低,将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显著提高,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疣状胃炎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静莉.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临床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1):114-116.

[2]翁洋,王吉魁,赵志峰. 氩离子凝固术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比较[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7):658-660.

[3]梁功臣,刘国青.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7):2991-2992.

[4]李斌. 胃镜下高频电凝结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4):107-108.

[5]朱英超. 荆花胃康胶丸辅助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73-74.

[6]赵俊涛. 胃镜高频电凝术联合Hp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7):2775-2776.

[7]周和荣,李杨. 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3):239-241.

[8]黄剑锋,陈朝元.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结合APC诊治脾胃虚弱型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 新疆中医药,2021,39(1):28-30.

[9]姜婉芬. 无痛胃镜下对疣状胃炎患者实施热极治疗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10):123-124.

[10]周明霞,徐惠明. 疏肝理气方治疗疣状胃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gⅠ、pgⅡ及CRP表达水平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6):32-35.

[11]孙东梅.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疣状胃炎[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2-2964.

[12]王延庆,钟清梅,王雪梅.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传统三联疗法对疣状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1):4456-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