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地方高校《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思考

甘德成刘建欣

长江师范学院   408100

【摘要】对地方省属高校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现状,学生基础,课时及课程体系的设置,虚拟实验环境搭建,讲好基本概念及其概念背后物理学家及其数学家的科学研究,电磁场与电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借助仿真工具,设置合理考核方式,从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及其空间场域的抽象概念。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知识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所院校是一所地方省属本科院校,学生基础差,所招收的学生对口电子高职、及对口通信高职的学生,职高没有开设高中物理课程,所学习的大学物理有关电磁学部分授课老师基本上也是一带而过,高等数学所涉及到多元微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高斯定理、斯托克斯定理、格林定理、拉普拉斯方程、亥姆霍兹方程的应用也是掌握较少,笔者在问及这些授课老师时,学生听不懂,就没有对学生做更多的要求。即使985,211的学生也感到门课程概念抽象,需要扎实的物理数学知识,理论性强,公式繁多,不易理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关,学习积极性欠佳,没有到《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目。至于目前地方省属高校工科电子类课程学时设置一个是32学时,一个是48学时,全是理论学时,无实践学时,缺乏有效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类等抽象概念。在这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生源差,教学实验环境匮乏的地方省属高校,如何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有助于类似高校的教师在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时,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讲好基本概念,不拘泥于重要定理和定律及重要公式、方程组的数学推演,注重概念的内涵的理解,理解好电场、磁场的产生机理及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形式。

场是一种物质,空间和时间是场存在的基本形式。若描述场的物理量只与空间有关,与时间无关,称之为静态场反之,描述场的物理量与时间有关,与空间有关,称之为态场。根据描述场的物理量是标量或者是矢量,把场又可以分为标量场和矢量场。为了定量的分析场量,而场与空间有关,必须引入描述空间的坐标系,根据常见的物理建模,引入的直角,圆柱,球三种空间坐标系。特别注意各种空间坐标下位置矢量,线元矢量,面元矢量,体积元的数学描述。注意三梯度,散度,旋度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标量场的梯度表示标量的物理量在空间某点变化率最的方向,其大小等于其最大变化率;产生矢量场的源既有散度源,又有旋涡源;矢量场的散度与产生该场的散度源在空间某点的密度分布有关,矢量场的旋度与产生该场的漩涡源在空间的密度分布有关电荷是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基本物质源,电荷周围产生电场,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周围产生磁场,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恒定电流在其周围的空间产生恒定磁场,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从而空间形成电磁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说明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而麦克斯韦方程组则表明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于是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新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又会产生电场,如此反复形成电磁波,波在空间的传播是以能量形式传播,根据波印廷定理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所决定的平面。联立麦克斯韦方程还能导出真空中的波动方程等于光速的传播速度,这也验证了光就是电磁波的说法。

讲好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兴趣,讲好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奥斯特、库仑、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高斯、拉普拉斯、亥姆霍兹等)对电磁场理论发展史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知识用于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及手机通信、GPS定位和导航、磁悬浮列车、隐形飞机等技术。例如在讲到静电场的应用时,可以讲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屏蔽的工作原理及静电的危害与防护。恒定磁场的磁屏蔽,回旋加速器、磁聚焦、等离子体的磁约束、霍尔效应等应用。电磁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CT、磁共振成像、微波切除肿瘤;电磁频谱,极化技术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电磁波的增透技术与隐身技术,电子战等的应用;电磁炉、微波炉、GPS定位、条形码阅读器,电磁兼容技术、气象站的雷达天线罩。引导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弄清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将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教学,利用MATLAB工具实现标量函数、矢量函数可视化,矢量梯度、散度、旋度可视化,将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电磁场与电磁波中梯度、散度、旋度、拉普拉斯、通量、环流、曲面积分、曲线积分、体积分在三种坐标系的计算非常繁琐和复杂,借助MATLAB数学工具,帮助进行计算,省去复杂的计算过程,理解真正的物理概念,克服学生数学功底不足,影响物理概念的理解。场类实验设备价格昂贵,地方院校实验经费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增设虚拟仿真实验,弥补实验硬件设备不足等教学条件,利用MATLAB工具绘制电场线,磁力线,等势面,隐形衣的射线追踪,行波驻波的动态展示,电磁波极化的动态演示,矩形波导中的电磁波的传输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的可视化效果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电磁场的三维特性和电磁波的波动性形象直观展现,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合理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决定其教学效果,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会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及基本概念,对课程的体系及其概念不会融会贯通,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反应的真实水平,鼓励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以小论文,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有作业,小论文,上课提问等方式,占其比重的20%;期中考试占40%,期末占比40%。鼓励学生多做习题,加深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定理,公式,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通信,航空航天,国防,集成电路,无线电能传输,WiFi连接,电动汽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鉴于地方省属高校师生素质,资金短缺,课程本身具有难教,难学,难用等特点,提出了讲好基本概念,讲好背后故事,理解其应用场景,借助仿真工具,设置合理考核方式等举措来增强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处方,饶克谨.电磁场与电磁波[M].4 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

[2]杨显清,王园,赵家升.电磁场与电磁波(第 4 版)教学指导 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管爱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 坛,2015(1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