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ICU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品管圈活动提高ICU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廖萍

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将品管圈法用于提高ICU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ICU的65名护士进行培训。将提高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作为品管圈的主要课题,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在实施品管圈法前、实施品管圈法后3个月、6个月当季度内随机抽查70例重症护理记录单进行书写质量评估,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统计不合格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例数,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为18.50%,在应用品管圈法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测,其不合格率分别为10.15%和5.25%,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实施品管圈法前、实施品管圈法后3个月、6个月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法能显著降低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提高其书写质量,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方法。

关键词 品质管理圈;重症监护科;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质量

ICU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医护人员除了要对该科患者进行药物和医疗器械治疗以外,还应密切观察和记录其病情。与其他科室相比,ICU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内容繁琐复杂[1]。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ICU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问题较普通病房更严重,而且这种情况与ICU护士的工作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为提升ICU护士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我院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品管圈法应用到ICU科的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65名护士均为我院ICU科的护士,其中包括60名女性,5名男性,其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30.7±5.8岁。

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可以接受长期培训的ICU科的护士。

1.2方法

对研究对象在实施品管圈法前、实施品管圈法后3个月及实施品管圈法后6个月的护理记录单进行抽选,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记录单,并计算不合格率。

品管圈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及确定圈名

于2021年8月通过自愿报名再投票选出9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组内再投票选出1名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确定圈名和圈徽,圈名为“2H圈”,2个“H”分别代表健康(health)、手(hand),寓意用洁净的手呵护生命,呵护健康。圈徽是一只被绿色包围着正在洗手的手。绿色代表生命;手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外周的圆圈,寓意护理工作360°无缝隙。

(2)主题选定

品管圈小组在10月召开第1次圈会,针对医嘱核对正确性、无创通气时面部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家属探视投诉、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加权投票的方法,确定了以“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为活动主题[2]。具体实施活动为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品管圈小组分工:3人收集数据,制定对策;2人汇总原因,效果反馈;1人负责宣传策划,会议记录;2人负责专科培训及督导考核;圈长负责审核和统计。

(3)问题调查

制定资料登记表;随机抽查本病区2021年10月共200份护理记录单,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逐份进行质量检查。调查发现200份护理记录单中,共有162例次书写缺陷,归纳为6方面问题,包括书写记录不及时(不及时和执行后未及时记录)、不准确(出入液量总结错误;时间、剂量等错误)、不真实(代签名;错别字)、不完整(实施后无评价效果;治疗方式记录不全面;未体现病情的发展变化;病情描述不准确不全面)、不客观(没有量化指标;交班中缺乏客观的病情描述)和不规范(书写、记录方式不统一;化学符号代替汉字)。其中不完整58例次,占35.8%,不客观36例次,占22.2%,不准确32例次,占19.7%,不真实15例次,占7.8%,不规范12例次,占6.2%,不及时9例次,占4.7%。前4项问题合计141例次,占87%,故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4)实施改进措施

圈员再次运用头脑风暴法,解析问题并拟定对策。①转变思想,提高法律意识[3]。②加强培训,统一标准。每周学习1次护理记录单书写相关知识,并以文字形式给护士,设立奖惩制度,与绩效挂钩。③加强护理文书质控力度,加大检查频率责任护士每日自查电子护理记录单书写,文书质控人员每两日检查自己所负责床位的护理文书。④关注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内科合并疾病,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发现问题相互之间提醒,并及时记录。⑤组织学习ICU专科知识和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全体护士的业务水平。⑥使用药物后注重效果评价,并将所做的处理及效果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1.3评价指标

在实施品管圈法前、实施品管圈法后3个月及实施品管圈法后6个月当季度内随机抽查70例重症护理记录单进行书写质量评估,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统计不合格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例数,计算不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在应用品管圈法之前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为18.50%,在应用品管圈法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测,其不合格率分别为10.15%和5.25%,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实施品管圈法之前、实施品管圈法之后3个月、实施后6个月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在品管圈法实施前、实施后3个月及6个月重症护理记录单质量存在问题的统计

项目

记录不完整(份)

记录不客观(份)

 记录不准确

(份)

记录不真实

(份)

合计(份)

不合格率(%)

实施前

6

5

4

3

18

18.50%

实施后

3个月

4

3

2

2

11

10.15%

实施后

6个月

2

2

0

1

5

5.25%

2

3.357

P

<0.05

3讨论

通过对我院ICU住院病人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问题是制约诊疗开展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我们对当年不同季度病例进行随机抽样评估后发现,人院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重要护理措施记录不确切、操作和记录护士签名欠缺以及格式不规范、缺项、漏项等是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我院将提高护理记录单书质量作为品质管理圈方法的主题,制定计划书,并按部就班地实施相关计划,分别于实施品质管理圈方法后3个月、6个月对护理记录单进行质量复测,结果显示,我科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从最初的18.50%,在应用品管圈法后3个月下降到10.15%,在6个月后复测不合格率为5.25%,可见其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品管圈强调全员参与理念,不批评、不否定任何一个人的创意,共同表决圈名、确定主题,增强了圈员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士气。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圈员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家自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改正,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应用品管圈能显著降低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不合格率,提高ICU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飞,曾洁仪,谢施施,李增杭,陈继榜.品管圈活动降低ICU电子护理记录单记录缺陷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6(01):152-155.

[2]王在琴.品管圈在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83):334-335.

[3]孔梅,吕仙荣,段雨彤,张青.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电子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28(S3):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