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杨永福

510922197409124973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风险,做好事故预防十分重要。为保障项目的整体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人员应对建设工程管理风险进行严格的预测和防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探索各种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重要性,结合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内的重要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个人生活与切身利益。就工程项目而言,不仅要确保在建项目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还要确保施工安全,及时排除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创设出更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如此方能确保工程能按期完工,也能避免非必要的成本支出,保障项目建设能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政策

中国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建设过程的安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确立,到200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法》,2003年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再到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责任企业人员处罚的意见》(建质规〔2019〕9号),都体现了国家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深化。

政策法规的持续推出,彰显了社会法制的进步,还与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密不可分。在建筑工程,优势是大型工程项目中,普遍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范围广、施工人员多和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这将导致在建筑施工场地可能遇到的风险远高于其他经营场所。因此,作为建筑施工的一线管理人员,有必要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正确估算潜在的风险量度,及时采取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科学的风险防控理论,进而优化建筑施工策略,将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2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

2.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拥有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是每个企业的必备人员。而人员作为管理中的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管理体系执行的绩效,尤其在知识方面和能力方面。

首先,从知识方面来看,企业中管理人员能力与知识的掌握,决定着管理工作能否合理、公平、有效地开展。当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知识层面比较薄弱,同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这就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容易出现纰漏,不能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衡量,也无法给项目管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其次,从能力方面来看,可以发现相同制度执行时不同能力水平的管理人员执行得出的效果也不同。执行人员能力不足,或者对于企业的制度了解不够深入,这不仅会在在执行时出现一定的偏差,更可能导致不同的执行结果。当偏差出现时,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就会对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执行质量水平的能力也是施工管理中存在风险问题的关键点。

2.2机械设备风险

如今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很多施工作业都由机械设备来完成。大幅提高了作业速度,而且也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面对高风险作业。然而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仍会引起安全问题。比如,机械设备长时间工作,或日常维护检修少也容易出现故障,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在筛选机械设备的时候把关较为宽松,并未围绕施工任务与施工现场条件来选取合适的机械设备,因而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危及附近的施工人员。另外,机械设备操作者的工作状态欠佳,或未按规范操作,或者根本没有操作资质,也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增加安全隐患。

2.3触电事故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诸多电机类机械设备,这需要施工单位做好电力资源线路布置,一方面保证供电便利,另一方面实现用电安全。而结合当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施工单位未依照规定进行供电装置设置,电线私拉乱扯、布线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触电、漏电等安全事故,造成的安全事故后果极为严重,触电事故已经成为很多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所需要防范的重要事故类型。

3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3.1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首先,面试官需对所有应聘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评价,以此来保证管理人员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其次,各部门负责人需要对已应聘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让其熟悉建筑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使其在培训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具体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目前“企业挂靠经营”的情况层出不穷,以致于一部分年轻人为了薪资待遇而考取相应的证书。同时,“人员与证书不匹配”的问题也经常出现。而以上问题给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和政府严厉打击“企业挂靠经营”和“人证不匹配”等行为,严格审核上岗人员的相关证件,在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此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其次,开展绩效考核。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各部门在严格审查证书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地进行调查,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当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时,相关部门应取消其资格证书,以此来促进管理人员持续提升自身的素质。

最后,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句名言一直在告诫每一个人,要坚持努力的进行学习和工作,要在学习中去工作,在工作中去提高。因此,管理人员应认清自身的定位,将“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和思想始终刻在自己的心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将被动变为主动,将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能力。

3.2应急管理方面

项目部针对工程特点与相应的安全风险,设置了专项应急方案,6个月开展一次演练,并与附近的综合医院达成合作,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准备了应急箱与应急车辆。另外,采取风险自留措施,这属于风险规避措施之一,也属于管理技术之一。建设单位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确定好后期的方案预算,用于解决施工事故引起的损失。安全风险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而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尚无法完全掌握与了解,因此,安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通常是由施工部门负责,项目部需提前做好应对。

3.3风险转移

通过签署免责协议、赔偿条款等方式,预先与材料设备供应商、分包商或业主等协商,明确告知其潜在风险,进而达到风险降低的效果;而保险转移法,则是通过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建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承担工程风险的可能性,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目前工程保险是建筑工程承包商中最为常见和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而建筑工程团体意外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等保险也为施工过程的风险降低打下基础。一旦有风险发生,应要及时做好索赔工作,降低自身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本身就潜在诸多风险。因此,必须重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而引发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为此,建设企业需结合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特点与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确保项目能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陈美灿.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4):116-118.

[2]林志.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及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1):94-96.

[3]蔡方亮.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1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