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及复位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中医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及复位的影响探究

朱冰艳 赵晓彬(通讯作者)

苏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及复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42例接受腹膜透析的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观察组(n=21),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复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腹透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分别为9.52%、47.6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进行分析,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较为显著,治疗安全性更高,还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导管复位

引言】腹膜透析属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关键方式,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医疗成本比较低,给尿毒症临床救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腹透置管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导管移位情况,影响腹透与后续治疗活动顺利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复位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42例接受腹膜透析的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观察组(n=21)。对照组男女病患数量比值是13:8,年龄25-75岁,均龄值(46.35±3.49)岁。观察组男女病患数量比值是12:9,年龄25-76岁,均龄值(46.85±3.26)岁。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如做好术前准备、置管后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医护理计划,对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对患者实行中医辨证施护、科学化的饮食指导,练习八段锦,提升患者身体免疫力。指导患者定期如厕,形成良好排便习惯。②术后早期护理干预:指导家属对患者实行穴位按摩,取肋骨弓两侧以双手按摩30次,疏肝理气。患者中指、食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沿着脉循经推到中极穴。从上到下推20次。揉按关元穴、左右天枢穴,局部酸胀感为最佳,对患者进行脾胃调理。实行全腹按摩,以右手小鱼肌在右下腹沿结肠走向进行揉按。实行穴位贴敷,通便膏外敷神阙穴,可以缓解患者便秘症状,促进患者肠道蠕动。若按摩的时候出现不适感觉,则要停止按摩。③情志护理:对患者讲解自身病情与腹膜透析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情志教育、心理干预与疏导,帮助患者静养身心、气血调和,五脏得到休养。适当采取激怒患者怒气,宣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压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与复位成功率,移位的主要原因有导管置入位置不当、导管引出皮下隧道方向不对、便秘与腹泻等蠕动异常、伤口愈合对透析导管牵拉导致的。腹平片结果可见腹透导管移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腹透导管移位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腹透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分别为9.52%、47.6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腹透导管移位情况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牵拉导管

便秘

腹泻

导管移位发生率

观察组

21

0(0.00)

1(4.76)

1(4.76)

2(9.52)

对照组

21

2(9.52)

4(19.05)

4(19.05)

10(47.62)

X2

——

11.359

P值

——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

对照组10例与观察组2例腹透导管移位患者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100.00%、60.00%,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复位成功率比较(n,%)

组别

复位成功率

观察组(n=2)

2(100.00)

对照组(n=10)

6(60.00)

X²值

6.553

P值

0.000

3.讨论

腹透属于慢性肾衰患者作为关键的治疗方法,导管位置正确属于腹透成功要点。置管手术十分小心,或是已经成功的完成手术,但是还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出现导管移位的情况。若出现导管移位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复位,或是重新进行置管处理,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痛苦。腹膜导管移位是腹透关键并发症,实行手法复位,为其冲洗导丝与导管。若无法复位,则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复位。因为透析液的密度比较高,坐立、站立的时候因为导管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可能起到矫正移位、预防移位的实际作用。情志护理作为中医护理的关键治疗方法,属于通过情志调节,确保患者的情绪稳定,有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保持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饮食护理利用食疗的方式,调理患者机体气血平衡,兼顾养生与治疗,达到良好的疾病治疗作用。结合脾主运化、肾主水调、机体水代谢与分布。以穴位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全身气血循环,通经络,平衡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早期对患者进行监督教育,指导其合理饮食,妥善地进行导管固定,避免出现导管再次移位。从中医角度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有效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

综上内容,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进行分析,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较为显著,治疗安全性更高,还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龙娜,杜雪飞,黄琪等.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4):3882-3884.

[2]陈帼英.中药穴位贴敷在腹膜透析伴便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9):1811-1813.

[3]陈丽,曾兴蓉,叶小方.中医辨证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9,37(06):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