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

徐敬棠

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 5651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我院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CT和MRI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以及营养神经和调节内平衡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能够得知,观察组是3.33%,对照组是2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具备积极影响,故此种治疗方式具备比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当中特别常见,患者致残和致死风险比较高,需要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当前阶段,此种疾病治疗的核心是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促进其神经功能有效恢复。通过进行早期溶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局部脑组织血供,避免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1]。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我院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CT和MRI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4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38±6.81)岁,发病时间在1.5h到4.1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是(2.51±1.52)h。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6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44±6.21)岁,发病时间在1.6h到4.2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是(2.56±1.02)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得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CT和MRI影像学检查确诊,无溶栓药物禁忌症;无精神疾病;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病例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急救之后,服用阿司匹林100g,采取口服方式,阿托伐他汀20mg,在每日晚睡之前进行口服治疗,另外给予患者营养神经和调节内平衡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开展溶栓治疗,阿替普酶0.6mg/kg到0.9mg/kg,将1/10剂量在1min之内静推结束,剩余在1h之内采用静脉泵入方式[2]。两组患者全部连续用药10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并发症获得有效控制;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或者并发症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5(83.33)

4(13.33)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20(66.67)

2(6.67)

2(6.67)

22(73.33)

X2

6.4052

P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针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能够得知,观察组是3.33%,对照组是2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压疮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0(0.00)

0(0.00)

1(3.33)

1(3.33)

对照组

30

2(6.67)

2(6.67)

2(6.67)

6(20.00)

X2

4.0431

P

<0.05

2.3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可得知,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三。

表三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分析(±s)

组别

例数(n)

NIHS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6h

治疗后12h

观察组

30

14.62±2.51

9.71±2.51

7.21±1.24

对照组

30

14.32±2.65

13.25±3.21

11.24±2.51

t

0.0256

6.3254

7.5489

p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因为局部存在血栓,会增加动脉狭窄和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风险,通过利用溶栓治疗,可以及时促进脑血流灌注恢复,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核心。溶栓治疗过程当中,主要采取阿替普酶,以身体内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溶解血栓[3]。阿替普酶属于转基因技术合成的药物,其溶血栓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和血栓当中的纤维蛋白相互作用,对患者的静脉血流起到促进作用,对患者机体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同时对血液纤溶系统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安全性更高。急性脑梗塞可能会引发多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核心是快速恢复半暗带血流,对组织代谢起到改善作用,通常来讲,脑梗赛发病<4.5h,是溶栓的时间窗,阿替普酶和血栓当中的纤维蛋白会形成复合体,能够将血栓及时溶解。由于阿替普酶对纤溶酶原亲和力比较强,故安全性比较高[4]

在本次报告当中,选择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我院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CT和MRI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以及营养神经和调节内平衡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能够得知,观察组是3.33%,对照组是2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可得知,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跃,高永超.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凝血功能、氧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03):156-158.

[2]潘海珍,魏林平.绿色通道中常规静脉溶栓和阿替普酶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比较[J].名医,2020(19):49-50.

[3]冯焱.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8):1229-1231.

[4]李小玉,章鹏,何小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37+40.

作者简介:徐敬棠(1993.03-),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