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理论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理论体系研究

余浩文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中区  400015

1研究背景

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重庆市启动“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行动,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重庆市相关部门发布了《行动方案》和《工作细则》,旨在实现社区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三师”进社区理论体系

“三师”进社区理论体系包括了“三师”进社区的核心理念,价值导向,服务类型及工作路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和规范“三师”进社区行动,为社区及“三师”提供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倾向等辅助工作。以下是“三师”进社区理论体系的示意图:

图1 “三师”进社区理论体系

2.1 基本概念

“三师”进社区是指以激励政策为引导,公开征集规划、勘察设计、高等院校、社会学术团体等各类机构专业人员,志愿为社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全方位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以各领域人才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为助推器,以服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更新为重点的社区建设项目为着力点,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社区。

2.2 特征属性

1)专业赋能 联动居民

“三师”进社区是基于社区“三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技术方法所形成社区服务,与一般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相比,具有专业导向,问题导向,标准化导向及跨专业合作等特点。

2)志愿承诺公益行动

“三师”是基于志愿及非盈利的原则向社区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与一般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相比,具有非盈利性,客观性,多维评估等特点。

3)多维评估量化管理

“三师”进社区的服务成果以贡献度,协调度,满意度多维度评估,其中贡献度是指“三师”提供的服务,协调度是指社区所做的协调及统筹安排工作,满意度是指终端居民对“三师”服务的满意程度。量化管理是指“三师”进社区智慧管理生态(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会针对“二师”进社区服务进行标准化。

4)多级联动协同共进

采用市级指导、区县负责、街镇对接、社区落地的工作方式,各级政府部门落实好配套支持政策调动各方力量研究解决难题、确保工作持续有序推进。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社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3“三师”进社区相关研究

3.1 高校“三师”进社区工作路径研究

3.1.1 高校“三师”进社区工作背景

西南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结合景观园林等课程,联合不同学院专家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多种项目和竞赛,促进学生社区服务,实现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了富有公益精神的学生志愿者,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这一“三师”模式增强了工作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3.1.2 高校“三师”进社区工作路径

此次“三师”进社区的教学实践构建了“综合评估一建设规划一行动计划”的系统性工作路径框架。

1)综合评估

我社区规划师团队针对北区中心的老旧社区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不同社区面临不同问题:老旧住宅区建筑设施老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缺少电梯;儿童及亲子家庭多的社区缺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闲置绿地未得到有效利用;车辆停放无序。团队依据社区短板和居民需求,制定差异化规划建设目录,聚焦解决这些关键性问题。

2)建设规划

社区规划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制定阶段性和特定社区的规划内容。策略包括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提升社区品质,再根据空间特性逐步实施细化的项目规划,确保项目与社区空间特征相契合以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

3)行动计划

社区规划行动以明确任务和责任分工为基础,侧重于解决紧迫需求和鼓励参与,同时考虑执行难度。如新房子和新星路社区改造提升环境,西南大学南社区合作改善儿童设施,河嘉村和城北社区通过小更新增加幸福感。规划师通过活动如“景观规划进社区”提升社区凝聚力和自身影响。

3.2 “三师”进社区实践中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的融合

3.2.1 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机制构建

“三师”进社区实践要整合进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具体措施包括:1. 实行“三师”(尤其是党员)向社区报到,实现组织融合,并建立结对帮扶和区域化党建机制。2. 主动参与社区多层治理,如“五社联动”和“网格治理”,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治理协同。3. 利用和完善社区治理平台,如智慧社区服务和各类议事厅会,推动社区规划与治理有效结合。

3.2.2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行动框架

"三师"在社区中的角色为专业服务者等七种角色,并遵守六大行动准则以确保其专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效结合。其跨专业合作包括与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建立联盟,通过培训和信息共享等四种方式加强合作。"三师"的行动内容涵盖社区产业、服务、文化等十个方面,策划与实施时需注意细节把握。

3.3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机制

3.3.1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心病”问题机制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的核心是解决居民关注的紧急生活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解决装修中的防水问题,目前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有效监管和解决,造成了灰色市场。二是改善老旧小区的翻修和维修问题,防止私搭乱建和安全隐患。需要推动“三师”队伍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介入这些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包括为家装维修提供定价和工艺标准建议,对老旧建筑进行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

3.3.2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更新机制

探索以居民需求为核心,通过公众自主参与和党建引导的民主机制,实现参与式社区更新。全面融入公众参与于政府决策,确保居民在小区更新的各个阶段(如车位增设、路面铺装、立面整改、电梯加装等)能参与规划建设,包括在规划设计阶段征求居民意见,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监督,以及事后的评估工作。

3.3.3 研究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开展城市政策和发展愿景宣传机制

推进党建领导下的"三师"社区宣传,定期介绍政策、城市更新理念,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立"三师"宣讲团,在社区党建平台上广泛传达城市规划信息,促进政策理解和城市发展共识,达到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效果。

3.3.4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打通群众意见反馈机制

重庆因地形特殊,小区面临安全风险和便利设施不足问题。需通过党建引导的“三师”进社区机制,收集并回应居民意见,提高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3.3.5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构建专业志愿者组织机制

基层社区因重庆独特地形和城市密集度面临应急挑战,市委市政府注重此事。社区党组织要带领建筑专业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应急疏散、灾后房屋检查、临时住所和紧急医疗建设等服务,强化应急响应。

3.3.6 党建引领“三师”进社区,完善城市更新的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

在党建领导下,“三师”需担任社区大数据分析师,利用大数据补全公共服务与空间数据库,支持城市服务项目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以改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4总结与展望

城市更新应尊重并融合社区历史,保留历史遗迹和故事,避免简单的拆除和新建。在微更新老旧社区时,应关注社区历史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延续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空间的和谐统一。"三师"进社区旨在发掘和保存城市记忆,确保更新措施既反映居民意愿,又激发社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