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唐茂兰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为时间节点,将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危重创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新模式可提高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救护理新模式;危重创伤急救;应用

在现代医疗急救中,危重创伤急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危重创伤患者在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有效地急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生命得以挽救。但是在实际急救工作中,危重创伤急救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找到更加合适的急救模式和方法。当前,在危重创伤急救中,传统的急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急救的需求。在传统的急救模式中,护理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接收和执行医生的指令,在运输和转移患者时缺乏主动性和判断能力;而且传统的急救模式通常是单一的,难以满足复杂危重创伤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因此,急救护理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危重创伤急救中采用更加科学、高效、全面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就探究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进行了探究,分析新模式对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效果,现将相关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为时间节点,将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危重创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6.5±6.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6.7±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新模式:(1)院前电话指导,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出诊,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一定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持续的通话,要确保清晰地掌握患者的发病时间和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并且要对当下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充分的掌握,如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晰、四肢是否可以活动等等,由此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地判断。(2)现场抢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异物。通常出现严重的创伤的患者,其一些生理功能也会有一定的减弱,出现失温等症状,此时,医护人员应该进行保温措施,让患者的体温上升到正常值。针对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地进行止血,并对存在四肢损伤的患者使用支架来对患肢进行简单的固定,在搬运患者时,要保持平稳,避免对患者的患肢造成损伤。在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救护车的平稳运行,要及时与院内急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便于其开展后续的院内抢救工作。(4)院内急救,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室后,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初步的处理,并通过止血措施加以止血,避免大出血的状况发生,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则需要采取输血措施。持续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时刻地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同时针对创伤严重的患者,要开展补液及抗休克处理,对患者的状况作出评价,提出进一步的急救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校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校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死亡率

致残率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32

0(0)

1(3.1)

31(96.9)

对照组

32

3(9.4)

4(12.5)

25(78.1)

2

-

P

-

3讨论

危重创伤是指因意外受伤或疾病导致的生命体征异常或生命危险的状态。常见的创伤包括外伤、骨折、脑震荡等。危重创伤的病因各不相同,但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等[1]。危重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给医院和急救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创伤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若不能及时获得急救,伤者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脑部损伤等原因死亡。创伤现场往往危机四伏,处理人员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实施紧急救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伤害。目前医疗资源局限于医院,当伤者数量众多时,医院难以为所有人提供迅速高效的急救服务。

急救护理新模式是指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专业的救治理念和科学的急救护理方法为基础,为病患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急救服务。与传统的急救护理相比,急救护理新模式更加注重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更加注重团队配合和协同,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2]。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急救护理新模式下,各学科之间协同配合更加紧密,各医护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多学科协作、前置诊断和心肺复苏等方面来提高救治质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表明,对重症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新模式可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梦倩.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6):733-734.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2.06.124.

[2]祁芳芳.危重创伤急救中应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