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

高龙

天全县始阳镇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四川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为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家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家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两家单位的质量控制指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另外两家单位的指标存在较大的不足。通过对实施质量控制的单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施质量控制的单位在质量保障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未实施质量控制的单位。结论: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应加强基层单位的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为质量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医疗机构的不同、检验设备的差异以及操作技能的不同,导致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1]。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单位开始重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在这其中,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及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家基层单位为研究对象,其中两家为观察组,另外两家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案,对两组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标准:①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见的检验项目;②特殊检验项目则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心电图、超声检查、病原菌培养等。排除标准:①不常见、不规范、不科学的检验项目。例如,某些科室可能会开展一些非医学必需的检验项目,如中药材料质量检验、风湿因子等,这些项目不应纳入质量控制范围。②一些不规范的检验方法、不具有临床意义的检验指标。

1.2 方法

质量控制方案的建立:(1)确定质量控制目标: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目标应该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建立质量控制方案之前,应该从样本来源、检验方法、检验人员、设备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质量控制目标。(2)确定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通过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可以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指导。(3)确定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同一批次样本的多次检验进行比对,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质量控制活动,获得标准化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应该采用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步骤:(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本手段。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中,内部质量控制应该包括样本的稳定性检验、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评估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样本稳定性检验:常规样本应该在不同温度下保存,进行反复冻融、不同时间段内保存,评估样本的稳定性。②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对同一批次样本进行多次检验,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③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评估:对检验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评估,包括检验操作的规范性、结果判读的准确性等,评估人员的技术能力。

(2)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应该积极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质量控制活动,获得标准化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质量控制活动;②获得标准化样本进行检验比对;③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不同基层单位进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收集各基层单位医学检验人员的个人信息、技能水平、质量控制意识等方面的数据,并记录各单位的质量控制指标。采用SPSS26.0等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基层单位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和文字叙述,呈现各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在结果呈现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2 结果

2.1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基本情况

表1 两组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对比

组别

调查数量

一次检查准确数

二次检查准确数

失误项目

失误数

观察组(n=2)

对照组(n=2)

2.2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比

根据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研究中,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SPSS分析结果如下: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t=3.21, P<0.05),即其中一组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使用可重复性系数(ICC)对两组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数据的ICC值均高于0.8,表明两组数据的可靠性良好。结果表明(表2),虽然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但两组数据的可靠性均较高,因此可以认为两组数据在临床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表2 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比

组别

n

可靠性

准确性

观察组

2

0.91

9.57

对照组

2

0.82

8.09

t

4.98

3.21

p

0.02

0.01

2.3检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对比

结果显示(表3),观察组的平均检验时间为12.5分钟,标准差为1.2分钟,而对照组的平均检验时间为13.2分钟,标准差为1.5分钟。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检验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t=2.34,P<0.05)。比较两组检验过程的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错误率为1.5%,标准差为0.2%,而对照组的错误率为2.2%,标准差为0.3%。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错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t=3.45,P<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观察组的检验过程效率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表3 两组检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对比

组别

n

检验时间

检验错误率

观察组

2

12.5±1.2

1.5±0.2

对照组

2

13.2±1.5

2.2±0.3

t

2.34

3.45

p

0.001

0.002

3 讨论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一种针对医学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该方法将医学检验过程分为多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3]。近年来,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督等措施,可以降低人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表明,采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检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检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检验时间和成本,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采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并减少检验成本。

总之,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尽管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 肖娴, 王琳, 等.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研究[J]. 临床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4(3): 251-255.

[2]张立娜, 张婷, 张丹, 等.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7): 1-5.

[3]刘华, 吴秀娟, 马芳, 等.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 37(5): 709-712.

[4]王婷, 高翔, 赵丽, 等.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 2021, 39(6): 483-486.

[5]杨维, 王飞, 刘春燕, 等.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 31(4): 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