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患儿心理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耳鼻喉患儿心理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马少晶

山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目的 探究耳鼻喉患儿在心理方面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2年4月~2023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138例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护理依从性与护理后焦虑的缓解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耳鼻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康复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有效地改善了耳鼻喉患儿心理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鼻喉;心理护理;小儿;效果

儿科耳鼻喉疾病在现代临床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对该种疾病有手术和药物两种治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会让患儿产生心理压力,尤其是手术治疗,会引起比较强烈的心理负面情绪,对治疗过程带来影响。所以,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得改善,让治疗效果更好。

耳鼻喉科疾病作为患儿群体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疾病。儿童作为患者群体的特殊人群,由于身心未发育完全且年龄低幼,在疾病的困扰下,易出现焦躁、恐惧、抗拒等消极情绪,从而会造成患儿护理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康复进程缓慢。基于以上问题,此次我科室对138例耳鼻喉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4月~2023年3月在我科室收治的13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9例. 对照组男35例,女性3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 (6.58±1.35) 岁,患病原因:慢性鼻窦炎19例,慢性中耳炎11例,慢性扁桃体炎30例,其他9例;研究组男34例,女性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 (6.34±1.25) 岁,患病原因:慢性鼻窦炎23例,慢性中耳炎10例,慢性扁桃体炎28例,其他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此次参与研究的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完整且入院均接受相关检查获得确诊。本次研究内容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儿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强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检查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依照医嘱定时定量进行药物注射,并嘱患儿家长按时给患儿服用药物;对患儿家长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帮助家长对患儿的运动和饮食加以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干预。(1)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儿童患者由于年龄较小,为安抚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焦躁不安、惊恐和抗拒情绪,需要为患儿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医疗内容对患儿的心理刺激。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特别是对亲人依赖性较高的患儿,护理人员需细心观察患儿的表情和动作,及时了解患儿的需求,以缓解患儿痛苦和负面情绪。针对年龄稍大的患儿,由于其意志力相对偏弱,自控能力不足,可以采取“设立榜样”、“暗示教育”等方法展开。其次,还可利用游戏、音乐等方法分散患儿注意力,转移其痛苦。(2) 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患儿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①治疗前护理:患儿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的特殊性,使患儿对陌生环境,疾病疼痛等,多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影响了患儿治疗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患儿入院时用温柔的语气,热情的态度展开基本护理工作。② 治疗中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患儿病房的舒适环境,并及时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时洞察患儿心理变化波动情况以及引发的原因。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儿,通过游戏、轻音乐、动画、影片等,对患儿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同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护理人员与家长统一战线,尽可能帮助患儿克服治疗中的恐惧、害怕等消极情绪。③ 治疗后护理: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对出现问题的患儿,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缓解患儿疼痛,协助其早日康复。此外,基于患儿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情况的了解程度不高,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会出现紧张、担忧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相应的宣教,并及时为患儿及家属答疑解惑。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依从性,主要从配合、服从、抗拒三个维度来表示。配合是指患儿主动按医务人员的指示接受治疗,且治疗期间未出现哭闹,抵抗。服从是指患儿存在哭闹,但经医护人员或家属安抚后,可平静接受、配合治疗。抗拒是指患儿在治疗期间哭闹严重,经安抚无法缓解,需采用强制约束干预。总依从率=配合率+服从率。

患儿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由护理人员测定患儿焦虑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用t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性。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配合

服从

抗拒

总依从率

研究组

69

35(50.72)

33(47.83)

1(1.45)

98.55

对照组

69

30(43.48)

28(40.58)

11(15.94)

84.06

χ2

7.875

p

<0.05

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焦虑情况较为相似,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焦虑心理缓解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前焦虑值

护理后焦虑值

研究组

69

71.83±4.37

47.23±3.12

对照组

69

69.96±3.24

59.18±3.56

t

5.034

p

<0.05

3.讨论

耳鼻喉常规护理作为耳鼻喉疾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护理干预,尽管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常规护理手段更加重视基础护理的落实,缺乏针对性,这就导致其存在较大的可改进空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心理护理也能够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大大增强了患儿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患儿康复的进程。

本文研究,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耳鼻喉患儿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如下:在采用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儿总依从率9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研究组的焦虑值在护理之前为(71.83±4.37),心理护理之后为(47.23±3.12);研究组的焦虑值在护理之前为(69.96±3.24),心理护理之后为(59.18±3.56)。根据以上数据表明研究组在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缓解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心理护理可以加强临床护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地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差异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耳鼻喉患儿接受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帮助患儿缓解入院治疗的紧张不安与恐惧抗拒的负面情绪,而且还能够提高患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让患儿自主配合治疗,接受治疗,顺利的完成治疗,协助患儿早日康复,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晶.心理护理干预在耳鼻喉部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 (5) :68-71.

[2]刘宇玲,魏玉芳.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 (22) :15-16.

[3]景洁.耳鼻喉患儿心理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