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课堂也能春暖花开——高三“算法学困班”的课堂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冰封的课堂也能春暖花开——高三“算法学困班”的课堂优化策略研究

王小芳

绍兴市嵊州市黄泽中学

摘  要:高三信息技术的算法教学中,“算法学困班”的教学难度大,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本文从算法教学的困境以及五个方面的课堂优化策略阐述了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   优化   算法学困班

新高考的技术学科一直就是“香饽饽”,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算法部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像“政历技”组合的偏文选考班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算法学困班”。如何才能让他们走出困境,“起死回生”呢?

一、算法教学的困境

1.教学内容枯燥

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Python程序语言,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而陌生,很难融会贯通。而且高三的算法教学内容枯燥、理论知识抽象,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代码,以解题、复习为主,有些学生想逼着自己学又无能为力,有些学生努力了还是收效甚微,容易厌学、弃学,形成“学困”。

2.课堂氛围沉闷

“算法学困班”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过于沉闷,每当讲到算法时,整个班的氛围都死气沉沉,偶尔个别同学会有互动。当你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之时,学生在下面呆呆地看着你,尴尬的“冷场”泼你一身的冷水。面对沉寂的课堂教师上课的激情也被消磨殆尽,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教与学都陷入了恶性循环。

3.学生有心无力

“算法学困班”的大部分学生在算法学习上深陷困境,上课听不懂只能沉默,作业不会做只能敷衍,考试成绩差自信心受挫,丧失了学习算法的热情和动力,导致技术成绩整体都受影响。作为高三的学生在选考的压力下,他们也是心急如焚,但又有心无力,急需老师的引导,帮他们寻求脱困之道。

二、课堂优化的出路

1.纸条沟通——倾听的力量

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倾听,老师的倾听向学生传达了一种态度,一种默默的支持和力量。我采用纸条沟通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所欲言。

高三第一学期初,在了解班级的脾性后,我进行了第一次的纸条沟通。这次沟通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平时不敢说的话都会写上来,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见图1),让我知道大部分人沉默的原因,虽然有些字迹不够美观,甚至还有错别字,但至少让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高三第二学期初,首考后的学生心浮气躁,我就做了第二次的纸条沟通,让他们谈首考的得失和对老师教学的建议,他们都非常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见图2)。这些师生沟通的纸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指引,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宝贵资源。

                  (图1)                          (图2)

2.课堂前奏——愉悦的力量

优化“算法学困班”的课堂首要任务是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课前的“破冰”,先让学生身心愉悦起来。

我会提前三四分钟进教室,开始观察学生的活动,为等下上课的“破冰”找话题素材。现在高中生的近视率特别高,我就跟他们聊一些近视的话题,比如测眼轴、戴OK镜等;有同学因为拔牙请假了,我会给他们科普牙齿的重要性,比如地包天、牙结石、正畸等……教师只要平时多花点功夫收集跟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上课花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开怀一笑,改变原先枯燥的课堂结构,让他们带着好心情投入学习,相信愉悦的力量会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3.课堂间奏——榜样的力量

学生之间思维方式更接近,困惑和难点也有共性,“学生讲题”的教学模式,使一些更接近学生的高效思维方式得到模仿和学习,也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很好的启发。

“万事开头难”,在“算法学困班”里实施“学生讲题”的教学方式,关键是要先培养出能胜任讲题的榜样学生,树立标杆之后,再以点带面,“拉拢”更多的学生加入讲题的队伍。当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讲题对自己的促进作用时,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讲题的过程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把题目讲好,同学之间会主动探讨、深入思考,也会更勤快地向老师请教,促进师生、生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课堂高潮——分享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算法学困班”而言,想要学好偏理的算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用好错题本就是他们成功逆袭的法宝。

学期初我就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算法错题本,不仅记录错题,还要有出错原因和解题思路,还可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有些学生会认为做错题笔记浪费时间,敷衍了事,所以刚开始老师要紧盯错题质量,每周定期检查。为了避免让错题笔记流于形式,每个月我会组织一次错题交流会,这是我们算法教学中的重头戏,抓好这一步,对学生信息技术成绩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个人的错题和思路是很有限的,一个组的交流分享就可以收获几倍的错题和经验,思维碰撞、智慧共享、共同进步,这就是分享的力量。

5.课堂尾奏——陪伴的力量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课外的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晚自习,是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整理一天所学的宝贵时间,也是学生问题最多、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这时候老师的陪伴就显得非常重要。

晚自习留校的那天我会提前告诉学生,“今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等你们哦,你们有什么问题欢迎来骚扰。”既可以让学生做好准备,又是一种主动接近学生的表示。

“算法学困班”之所以“困”,是因为学生长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无从解决,老师课后的陪伴就是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关注和答疑解惑,让他们感觉不再是孤军奋战。

三、优化教学的成效

1.成绩稳中有升

经过将近一学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班在1月的技术首考和各次模考中成绩都是稳中有升,在第二学期的绍兴一模考试中技术的平均分也都进步了一名。课堂上参与讲题的积极分子信息平均分普遍都由二十几分提高到了三十分左右;在算法学习中遇到瓶颈期的学生,也在“错题交流会”中取长补短、打开了思路,敢于挑战曾经最害怕的算法题,从而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成绩。

2.课堂恢复生机

优化后的课堂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学生讲题”、“错题交流会”让他们恢复自信、团结互助,加上教师课后的陪伴,成为学生强而有力的后盾。课堂上开始“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有了时不时的欢声笑语,有了答题时的自告奋勇,有了讨论时的热火朝天,还有课后、晚自习的勤学好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下正值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推进之际,但课堂仍是当今“双新”教育改革的主阵地,“算法学困班”的学情也会有一些共性,如何优化课堂、提升课堂实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让师生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似苹.这个英语学困班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对一个农村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班的学习习惯的案例分析[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 (5).

[2]杨跃辉.“学生讲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