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笑抑郁”的危机应对与后续管理——以一名学生的重生之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3

大学生“微笑抑郁”的危机应对与后续管理——以一名学生的重生之路为例

黄建清 赵冉 潘欣 

广州新华学院 523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除了抑郁或狂躁等较常见的心理异常,还有更具有隐藏性的“微笑抑郁”。本文通过复盘一起微笑抑郁学生危机应对的案例,以及记录后续跟踪管理过程,探讨微笑抑郁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及价值重塑等后续管理工作。

关键词:微笑抑郁;沟通;共情;后续管理

高校辅导员,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一项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危机发生,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但在笔者接触的学生中,除了抑郁或狂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一类心理异常会隐藏在微笑之后,这就是“微笑抑郁”,也称为“阳光型抑郁”。如本文所描述案例中的小琳,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笑抑郁”患者。本文通过对小琳的危机处理及后续沟通跟踪情况,探讨对微笑抑郁大学生的识别和价值重塑等后续管理工作。

一、案例背景

小琳(化名),女,2019级学生。首次接触小琳是在大二下学期初,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个子娇小,长相甜美,打扮很漫画风,笑起来眉眼弯弯,跟一般人印象中的抑郁症患者很难挂上钩。

经过与前辅导员及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沟通得知,小琳社会功能正常,主要表现躯体疼痛,基本无高危情况的隐患。在每周常规谈话时,小琳一切表现都正常,但某次谈话后几天,当晚23点左右小琳舍友及班干突然反馈,小琳男友小昊突然冲上宿舍将小琳背走紧急送去医院。经过询问才得知小琳在宿舍内服用过量安眠药,并在失去意识前告知了男友。

二、事件应急处理

(一)确认安全、及时通知家长、妥善安置学生

得知小琳已经被其男友小昊送到医院后,我立即通过舍友获得小昊电话,第一时间联系上,确认小琳目前已在医院抢救,情况较为稳定。其后我马上通过电话将该情况告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书记立刻启用应急预案,即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及分管校领导。与此同时,我打电话告知小琳母亲基本情况,并安抚好家长,协商后续跟进事宜。完成以上几项后,我立即赶往医院。在医生确认小琳情况稳定后,我加了小昊的微信,就让他回去休息,我负责把小琳送回宿舍。

(二)不责怪、不追问,给予陪伴与接纳

到了宿舍门口,小琳小声问我有什么话想跟她说。我说给个拥抱就行。小琳就任由我拥抱着,把头放在我肩膀上,开始啜泣,逐渐身体抽动得越来越厉害,压抑地低声哭着。我一直轻拍她后背。几分钟后她停下来,示意不想吵醒其他室友,我就离开了。

(三)对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疏导

一方面安抚小琳家长,“乖”并非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现在再去追问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无条件的接纳、包容、关心和陪伴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在小昊陪伴小琳出发回家后,我及时给同宿舍里其他学生做心理疏导,所幸三名室友都表示理解和包容,虽然感到意外,但也没有因此而过于恐惧。

三、事件复盘

确认小琳安全到家后,我私下多方打探,最终锁定班上一名男生小坤,他和小琳无话不谈。我争取到小坤的信任,在他的帮助下,事发经过得到了复盘:

那天小琳心情很好,精心打扮后参加学院一个拍摄活动。拍摄结束后,小琳和男友一起吃饭,突然母亲来电不知何顾开始指责小琳。小琳很生气,头痛欲裂,大喊一声“你还怪我吗?!”就把电话挂掉。晚上小昊把小琳送回宿舍后一直不放心。小琳一个人站在宿舍阳台上,想过很多次跳下去,但又很害怕,于是找到安眠药服下。吃完很快感觉头晕,于是趁着还有意识,发微信告诉小昊自己手机的密码,请他不要怪自己。小昊收到留言后不顾一切冲上去小琳的宿舍,把小琳送去抢救。

四、案件定性:“微笑抑郁”心理危机

为何小琳的社交功能良好、并且有求助意识,会实然产生轻生的念头呢?带着疑问,我反复查阅资料,“微笑抑郁”这个词闯进了我脑海。

(一)有关“微笑抑郁”

1.表现。微笑抑郁,也叫阳光型抑郁症,产生原因是患者无法正当的处理外界压力。这类患者就像是在抑郁的心境表面,人为地加上一层微笑的外表,共同特点是不愿意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微笑抑郁”与普通抑郁症存在很大的差异,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的普通抑郁症表现形式与“微笑抑郁”所表现的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和超越普通人的社交能力的形式相比,“微笑抑郁”更难以发觉。[1]

2.严重性。微笑型抑郁患者隐匿性比较强,不容易被发现。一方面,身边的亲友无法察觉,忽视了患者内心的悲伤、焦虑等;另一方面,压抑、不快等情绪长期被抑制,可能会引发躯体障碍,表现为疼痛、腹泻、乏力等;同时,患者自身可能也没有发觉或选择置之不理,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和缓解,最终导致崩溃,严重时可能会自杀。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2]

(二)学生各方面情况解构

1.家庭情况。小琳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父母是单位职工,工作较忙;爷爷奶奶是退休教师,小琳从小跟着他们长大。小学时小琳每天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得完成母亲另外布置的作业;家人很疼爱她,什么事都优先考虑她,经常会说“比起你弟弟,我们更爱你。”

2人际交往情况。小琳待人友善,但总是需要反复向朋友确认,“我有没有烦到你?”“我是不是你的负担?”“你会不会觉得我拖累了你?”尤其当面对新的朋友,小琳往往只以甜美的微笑示人,不会轻易吐露自己的心声,更不要提去请求帮助。甚至那天在医院,劫后重生的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让我说点话,因为沉默带来的尴尬让她非常难受。

3.治疗情况。小琳大一时由于胃疼去医院检查,多项检验都显示无异常,后来医生建议去看精神科,才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小琳一直配合治疗。在事发前一两个月,小琳感觉自己的情况变差了,但医生并没有问得很仔细,只是给她换了一种药。小琳感到很绝望,自己坐车两个多小时到医院,而医生却只花一分钟给她开药。她觉得医生在放弃她。

综合以上各方面,小琳是很典型的“微笑抑郁”患者,在长时间表面开心、实际上很压抑却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医生的冷漠和母亲的指责成了压垮小琳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小琳感觉被推向了深渊,因此选择了轻生。

五、案例危机应对及价值重塑

(一)以师生之爱巩固学生的内心世界

首先,强调百分百的接纳。了解小琳各方面的想法后,我给她写了一封近千字的信,告诉她我对她的感受和想法完全接纳,并讨论对生命终点的看法,表达我会一直陪伴着她。每个人都会有悲喜忧伤这样的情绪表达,当遇到挫折或痛苦或喜悦,表达出相应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所以,当你不想笑时,请不要勉强自己。[3]

其次,在日常的沟通中传递生活的乐趣。得知她小时候学过吉他,我就时不时问她一点关于吉他和弦的问题;在学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关于多对同学情侣毕业后结婚的推文,我分享给小琳并期待她以后也上墙,小琳笑着说要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

再次,陪伴学生学会自我守恒。小琳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有时候过于兴奋,那接下来就会处于较为低落的状态;而由于有了心理预期,等低落到来时,也变得可以接受了。小琳说已经学会了接受自己的全部,好的坏的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告诉学生,只有承认生命过程中的不完美,包容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敞开。也只有把完美和不完美都释放出来,勇敢地接纳自己的脆弱与不完美,才能不断地意识到并肯定、发现、悦纳独一无二的自我。[4]

(二)以共情理解建立学生的外部环境

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家庭自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的共情和理解中,小琳父母逐渐接受我的几点建议:不需要强调父母“最爱”她,而只需要像爱弟弟一样“正常”地去爱她;小昊虽然看起来比较瘦弱,但在很多事情上却表现得很有担当,不妨多给他一些信任,恋爱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决定;小琳将来想从事的工作,也让她自己去摸索和决定。在得知小昊一直在帮助小琳康复后,小琳父母很感动,也放下心来让他们在一起。少了父母的压力,小琳的病情也在不断好转。

(三)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突破自我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实习。大三暑假前,小琳一度表达了对于实习和求职的焦虑,感觉小公司不想去,大公司可能又看不上自己。我鼓励小琳,不要给自己人为设定障碍,谁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小琳于是逐渐放下包袱,积极寻找实习单位。不久后,小琳找到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兴奋地向我报喜。在这个公司实习2个月以后,小琳又找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再次实习,同样收获甚丰。

二是支持学生大胆创业。在接触了不同类别和风格的公司后,小琳听从自己内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业。大四开学后两个月,小琳给我发来她所创办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不久以后就进入了选品阶段。她还跟我开玩笑说,自己是个“光棍司命”,等收入上来了可能才会请员工,现在只能让男朋友小昊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免费打工。我为小琳感到由衷的高兴,从“免费打工”足以看出来,小琳已经不怕给别人添麻烦了。

六、案例启发及经验

(一)师爱先行,用高度的接纳走进学生内心

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并不等于问题学生;而即使是问题学生,辅导员也不应该有所歧视。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老师丰富的高尚情感,也是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在面对心理疾病学生时,更需要辅导员倾注更多的关爱。更多关注并不表示把学生当成特殊人群对待,而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和接纳学生,并在学生觉得舒适的方式下,多跟学生沟通建立关系,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内心。

(二)见微知著,羞于捕捉危机信号。

“微笑抑郁”具有很强的隐藏性,但也总会通过一定的信号表现出来。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学生细微的表现下,发现可能存在的危机信号。比如在宿舍安排观察员,了解学生是否经常在阳台徘徊;又比如细心观察学生是否在手腕等地方有自我伤害过的痕迹;同时,由于安眠药需要医生处方,可以定期了解学生的复诊情况,是否存在近期加大药量的情况;等等。

(三)借助合力,对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面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当学生属于退缩型心理疾病患者时,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非常困难。但即使是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总会有他(她)认为重要的人,能让其倾吐心声或者发泄情绪。这个重要的人,有可能是家人,有可能是同学、朋友,只要能多了解情况、用心发现,一定能找出这个重要的人。找到这个人之后,可以获取其信任,从而形成合力,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让其顺利渡过心理调适的时期。

(四)渡人自渡,辅导员的心理调适也应该受到重视

小琳的事件发生后,我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责怪自己没有及时发现她的轻生念头并加以干预,假如当天没有及时挽救,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这种想法对于解决事情毫无裨益。通过积极和心理调适,我也学会了对自我的接纳,与自己和解,从而能更坦然地面对学生、帮助学生。而这种稳定、阳光的心态,也能让学生能感觉到正面力量的吸引,才会有信心走出自己的低谷,走向彼岸,找寻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希,冯晴瑶,王晓慧,刘雨晴,戴建强.大学生“微笑抑郁”的形成因素及干预[J]. 心理月刊,2021(22).

[2]柏红梅.当心“微笑性抑郁”[J].家庭医学,2023(07).

[3]孔莉,微笑抑郁的康复方法[J].开卷有益,2022(06).

[4]曹莉莉,“微笑抑郁”型青年的自我认同问题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