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区域医院改扩建实践——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CBD区域医院改扩建实践——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设计分析

何源  牟惟勇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9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设施更新换代,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对医疗建筑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很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老医院需要在原址进行改扩建,面对新增功能、面积与既有条件的矛盾,需要在不停诊、不停床的条件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扩建规划方案,做到新建与原有保留部分的有机结合。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考虑CBD区域城市特征,展现简洁现代的医院建筑形象,同时结合医疗流线和环境空间营造,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的诊疗空间。本文通过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改扩建工程的建设实践对当代大型医院应对原址改扩建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址改扩建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CBD区域城市形象 医疗流程便捷高效

项目背景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微创医院)位于朝阳区垂杨柳南街2号,始建于1973年, 2000 年被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地区性医疗中心。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明显欠缺,存在医院用地紧张,医疗用房面积过小、设施陈旧、整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障碍,严重的束缚了医院综合业务的提高。

为完善医院条件,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经批准在垂杨柳医院原址基础上计划进行改扩建。医院改扩建完成后将成为朝阳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着北京市东南部地区近8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是北京市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项目概况

本改扩建项目建设用地38313 m²,新建建筑面积109736 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8715m²,地下建筑面积41021m²。地下三层,地上十三层,建筑高度50.95m。设置总病床数 750张,手术室 17 间,各类监护室 43 床,日门急诊量6000人次,设计停车位669辆。设计单体有门诊医技病房楼、锅炉房、污水处理站、液氧站、门卫。人防工程位于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为6505m²,分别为急救医院2595m²和人防物资库3910m²,平战结合,平时均作为汽车库使用。

本工程主体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为一类防火建筑,建筑抗震设防乙类,抗震设防裂度8.5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屋面防水等级医疗综合楼为Ⅰ级。

充分高效利用用地,科学统筹分步实施改扩建

垂杨柳医院老院区建设时间较早,最初设计缺乏对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医疗空间增补只能分期、分批逐步进行,使得医院建设长期处于缓慢、无序的状态之中。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院区内部结构混杂、空间凌乱、医疗用房面积偏小,且分散排布,绿化被分割侵占,各种人、车、物流线相互掺杂,互相干扰,洁污不分,动静不分,医患不分,同时由于医院建设时对汽车增加数量预期不足,没有修建地下停车场,而院区用地紧张,道路狭窄,导致车辆行驶和停放区十分拥堵,造成运营管理上的困难和病人就医的困难,同时也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本工程为原址改扩建,新楼建设期间院内仍有部分保留医疗用房,初期总体规划应统筹协调新旧建筑的关系,既要保证保留用房在建设期间的正常运营,也要避免设置过多的临时措施造成投资浪费,应科学安排改扩建实施步骤。为满足医院连续运营的要求,充分高效利用场地,科学统筹分以下三步完成整个院区的改扩建工程:

第一步:后勤保障用房改造。先进行院区后勤保障用房的“拆改移”工作,以保证综合楼建设过程中,院内保留用房的正常运营;第二步:腾退用地、新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通过拆除医院东侧及南侧医技、办公、部分住院楼等,保留医院西北侧的门诊楼及一栋住院楼,在拆除后用地和扩大用地基础上新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并在新建建筑建成后拆除临时建设的负压泵房、消防水泵房。第三步:拆除院区内剩余待拆建筑物,作为院区集中绿化区,形成完整的新院区。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考虑CBD区域城市特征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紧邻东三环南路,地处朝阳区核心地带,与北京市最繁华的CBD区域相连,此区域是北京现代建筑汇集的地区,垂杨柳医院是此区域内唯一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的建筑风格直接影响朝阳区的城市形象。因此,垂杨柳医院的改扩建项目既要满足医疗建筑的设计原则,同时也必须从城市形态角度出发,突出对整体建筑造型的设计,创造时代的精品。

本工程立面设计力求体现时代特征,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建筑底部采用干挂米色石材幕墙,形成横向舒展的“基座”,裙房的玻璃体块与高层塔楼均坐落于“基座”之上,形成稳重大方之势。高层部分使浅咖色涂料、GRC装饰线条和深灰色遮阳铝板相结合,满足遮阳需求的同时,也成为院区面向城市的一面主景观展示墙。高层的顶部把屋顶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等影响美观的构件和设备隐藏于构架内部,与建筑主体进行一体化处理。门诊大厅作为医疗区的主入口,将首层入口玻璃幕墙设计成凹入式入口,在三环主立面一侧,强化了建筑的立体感,构成医院入口广场的视觉中心。竣工后医院东三环沿街展示面拥有良好的城市形象,整体具有现代感,体现建筑的简洁纯净。

安全、高效、舒适的医疗空间营造

1、交通组织

工程用地四周均有城市道路,交通方便。由于项目用地所处闹市区,为避免对东三环的影响,将车行出入口主要设置在南北两侧,人行出入口设置在东南两侧。从而分散人流,避免流线之间的相互交叉。

院区共设置四个车行出入口: 门诊车辆通过北侧入口由北侧汽车坡道驶入地下一层门诊落客区;东侧设置急诊车辆入口,急救车能够快捷抵达急救区入口;南侧为住院车辆出入口,住院人员地上落客,车辆通过东南侧汽车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停泊;院区西侧设置后勤出入口,通过西侧汽车坡道为全院区运送物资和运出污物。

人行交通组织:新建门诊医技病房楼东侧设置三个人行入口:综合门诊、儿科门诊、急诊急救出入口,来自东三环公共交通的步行人员可通过门诊前广场分别步入门诊、儿科门诊、急诊大厅;南侧设置住院部出入口,人员经过地上落客区步入住院楼;北侧设置行政医护人员出入口,通过专用电梯通往各层。

2、医疗功能规划

新建门诊医技病房楼通过方位明确、联系紧密的交通体系合理组织医院各功能科室。各功能区通过位于中轴线处的医疗主街紧密相连,形成了分区明确的规划布局。内部采用南北向主交通模式,方便患者沿主街抵达各个科室。医技功能区位于医疗综合楼核心位置,与各门诊区域联系紧密,医技区功能布局合理,相关科室组团式布置,为整个院区提供高效技术支持。

医疗规划注重建筑功能组合的合理性,保障医疗运行体系的安全高效。各功能科室位置根据相互间功能关系的矩阵分析,予以合理安排。功能相关的科室均设有方便联系,如门诊科室与相关医技检查部、放射科,手术部与重症监护、病理科、中心供应、产房等相关部门之间均设有直接高效的交通联系,可较好地满足现代医疗功能的需求。人流、物流采用专用竖向交通系统,洁净手术室、中心供应室单向工艺流程等布局方式,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控制与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注意各类人流物流路经短捷、顺畅,工程管线集中短程,做到低能耗高效率,为日后降低日常运营成本创造条件。

结语

传统的医疗空间、环境、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为此越来越多老旧医院需进行改扩建设计。但大型综合医院的改扩建是一项要求严格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改扩建之前应制定出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更注重医院人文关怀,力求为医患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诊疗环境。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改扩建完成后标志着医院的医疗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医院总建筑面积达109736平方米,床位可达750床,将成为朝阳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是北京市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朝阳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总体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