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气浮组合工艺处理印染纺织废水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电絮凝-气浮组合工艺处理印染纺织废水的研究

王莹

天津汉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01


摘要:为脱除纺织废水中的色度以及降低废水中COD含量,采用电絮凝-溶气气浮组合工艺对某纺织品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在固定电压、电流以及极板间距条件下,观察废水色度、COD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连续处理条件下,电絮凝-气浮工艺对水中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6.69%,COD平均去除率79.09%。采用电絮凝-气浮组合工艺处理纺织废水时,出水满足预处理标准要求,降低后续处理设备处理负荷。

关键词:电絮凝;溶气气浮;纺织废水


纺织品在加工时,由原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超过了8000种化学品。在中国,纺织印染的发展最早,比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产业,但同时也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

印染纺织废水的污染一直处于我国工业行业的头部位置,其废水的放入排放占比约为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20-23亿吨/每年。化学需氧量(COD)约24-30万吨/每年,占比9%左右。

由污染物来分析,印染纺织废水的污染物质包含有:纤维类材料、纺织用的浆料、印染加工用到的染料、化学类药剂等。其中,典型的高级面料印染废水产生来源有:退煮漂产生的废水、染色产生的废水、丝光产生的废水、后整理产生的废水、设备冲洗产生的废水等,废水的pH 在10-11之间,COD的含量约为800-2000mg/L,此外还有大约10%的未上色成功的染料残存在废水当中。印染纺织废水具有污染浓物度高、污染物种类多、碱性高、毒害大以及高色度等特点。

印染废水处理一直作为业界难题深受关注,主要表现为:可生化性差,色度高[1]。可生化性差主要是因为印染行业所采用的染料多为偶氮类化合物[2-4],生物降解效果差。其次,印染废水的色度通常较高,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对色度难以有效去除[5]

1 项目概况

某纺织有限公司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公司主要从事服饰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面料纺织加工、面料印染加工以及染料制造、销售等。废水主要来源于车间染整实验产生的染料废水。日废水量约10t。主要废水水质如表1所示。

1 绍兴市某纺织研究院实验废水水质

水质指标

样品性状

化学需氧量(mg/L)

色度(倍)

pH

原水

紫色略浊

550

紫色272

8.48

废水排放标准

---

50

30

6-9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废水COD和色度较高,废水不做预处理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很难到达最终处理排放标准。

该研究院投资建设一套10t/d预处理设备,采用“电絮凝+溶气气浮”组合工艺,对原废水进行预处理。其中,电絮凝箱体尺寸:500*500*1000mm,配有30块极板,配有循环水泵,处理量1t/h。溶气气浮机处理量1t/h系统配有反应区、浮选区,设有溶气系统、释放系统以及独立的电控系统。反应区设有酸加药和絮凝加药装置。对电絮凝出水进行加药pH调节以及絮凝加药。通过气浮机的反应池进行混合反应,在经浮选区对絮体进行去除。废水经预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2 绍兴市某纺织研究院预处理出水水质

水质指标

样品性状

化学需氧量(mg/L)

色度(倍)

pH

电絮凝出水

黄色浑浊

510

黄色11

8.42

溶气气浮出水

无色略浊

115

无色9

7.6

2 结果与讨论

连续运行时,电絮凝-溶气气浮组合工艺运行效果如图1、图2所示。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6d43f2451cff65d4dde5b3ffa56bfa.png

1 连续运行时COD去除率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8afd461b183034c076d00fbf9c9f89.png

2 连续运行时色度去除率

3 原水-电絮凝出水-气浮出水

电絮凝-溶气气浮连续运行时,电絮凝出水COD为510mg/L,色度11倍;溶气气浮出水COD115mg/L,色度9倍。由图1可知,整个预处理系统COD去除率79%,色度去除率97%。

经计算,在该运行条件下,电絮凝-气浮工艺处理此种印染废水的吨水费用为1.65元左右(电费按家庭用电计算)。

3 结论

(1)采用电絮凝-溶气气浮工艺处理对COD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由进水的510mg/L,降低至气浮出水的115mg/L,去除率为79.09%。

(2)电絮凝-溶气气浮工艺对色度去除效果明显,由进水的272倍降低至出水的9倍,出水基本无色。

(3)运行费用低,相较于臭氧氧化法和混凝法,该工艺运行费较低,容易为客户接受。

(4)该处理工艺做为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废水可生化行,有效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负荷。

4 参考文献

[1]任刚,余燕,李明玉,彭素芬.HA-MBR-臭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实践.工业水处理,第35卷第2期,2015年2月.

[2]Oˊneil C, Hawkes F R, Hawkes D L. Colour in textile effluents-sources, measurement, discharge consents and simula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9, 74(11): 1009-1018.

[3]Bisschops I, Spanjiers H. Literature review on textile wastewater characterisation[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03, 24(11): 1399-1411.

[4]陆继来,任洪强,夏明芳,等.新排放标准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9,29(7):7-11.

[5]Zissi U, Lyberatos G. Azo-dye biodegradation under anoxic conditions[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34(5/6): 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