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高山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式研究

色扫沙满

丹巴县国有林保护管理局  626300

摘要: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其生长周期较短,是一种极为优质的工业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的杉木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由于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且海拔较高,这就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土壤肥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杉木造林整地方式成为提高杉木产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高山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林业资源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山地区;木造林;整地方式;研究分析

引言:杉木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但是高山地区的杉木造林却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在整地方式上,主要以整地后进行造林为主要方式,在整地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山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式进行研究,并针对整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1.整地方式的选择

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地,能够改善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在整地过程中,可以合理调整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促进幼林健康成长。因此,在整地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行。

高山地区整地方式主要用块状整地和条状整地。

块状整地:这种整地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整地质量,保证造林质量,同时,块状整地也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块状整地穴径60cm左右,根据苗木的大小可适当调节。块状整地有穴状和鱼鳞坑整地方法。

条状整地:呈条状隔带墒翻造林地土壤,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有利于水土保持,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一般为1米左右,带之间间隔为3米左右。

在整地时需要对穴面进行清理和整理,将土块打碎,然后再回填土壤并灌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杉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山地采用块状与条状整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林地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2.整地时间和方法

整地时间是影响高山地区杉木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整地时间越早,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越高,且能够使土壤的温度升高,进而促进林木的生长。但是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也会造成林木越冬困难。因此,整地时间一般应选择在冬季或早春季节进行,此时土壤中水分含量较高,能够满足杉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高山地区整地方法主要用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在整地中,首先需要对林地进行块状或带状清理,将杂物、杂草等清除干净,同时需要将土壤挖松,并进行翻土。此外,还需要将林地中的灌木和竹类等清理干净。对于块状整地而言,首先需要将定植穴周围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块状。其次坡度较大的地块采用开挖鱼鳞坑和带状整地方式,以减少水土流失。

在整地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松、杉木等针叶树而言,其根系较浅且分布较浅,因此在整地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在整地过程中要对林地进行清理时应注意清理强度不能过大。

(2)对于阔叶树而言,其根系相对较深且分布较广。因此在整地时应注意对林地中的灌木和竹类等进行适当清理。

3.杉木幼林抚育的具体措施

在杉木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杉木的根系较为发达,因此其对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杉木造林后,需要加强对其幼林的抚育。在幼林抚育过程中,可以采用除草、施肥、松土、修枝等多种措施进行抚育,从而保证杉木幼林生长的质量与效率。

首先,需要对幼林进行除草处理。在对幼林进行除草时,主要采取局部处理方法,即清除杉木树周边的杂草以及灌木,对于小块林地而言,需要将杂草以及灌木全部清除干净。在对幼林进行除草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不能将幼林全部清除干净;其二,在对杉木进行除草时需要适当控制除草的时间和范围。

其次,要对杉木进行施肥处理。杉木的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对杉木进行施肥时需要保证肥料符合杉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在施肥时需要根据林地内杉木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肥料,一般情况下以氮肥为主。如果是酸性土壤中种植杉木,可以在每年初春时期施用尿素作为基肥。在施肥时可以结合除草工作一起进行。

杉木是一种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树种,其根部较为发达且枝叶较为繁茂。在对其进行修枝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要保持修枝的位置合理;其二是要注意修枝方法与方向。

在对杉木进行抚育时可以选择合理间伐时间。一般情况下造林后六年内都需要对其进行抚育间伐工作,而在这期间内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间伐强度要适当;其二是间伐时间要合理。

4.造林技术要点

4.1定植

定植是高山地区杉木造林的关键环节,需要把握好造林时间,并做好相应的技术要点。一般来说,高山地区杉木造林定植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4月份,而容器苗可在3月至10月土壤解冻后到封冻前都可以栽植,而在栽植过程中则需要根据种植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在1700株/hm2左右较为合理。

4.2植苗

植苗是高山地区杉木造林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定植穴开挖规格为60cm*60cm,植苗时首先在定植穴植回填20cm的表土和肥料,再将种苗种植在定植穴中央,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式栽植种苗,定植完种苗后及时浇灌定根水。

4.3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高山地区杉木造林的重点环节之一,具体包括除草、施肥和修枝等。其中,除草要确保在栽植时将杂草完全清理干净;施肥则需要根据杉木实际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施肥量;而修枝主要是针对杉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枝条进行适当修剪,以促进杉木植株健康生长。另外,还需要对杉木幼林进行适当抚育管理,以确保杉木幼林能够健康成长。

总结语:造林整地是目前杉木造林普遍采用的一种人工培育方法,其种植方法的选择对杉木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整地可以人为改善土质,为苗木萌发和苗木迅速成长提供有利环境。造林技术中的植苗和抚育管理是提高苗木存活率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谢君杰,赖标祯.高山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式探讨[J].绿色科技,2020(15):178-179.

[2]杨贵神.高山地区杉木造林的整地方式[J].乡村科技,2019(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