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兴县邓家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1

关于永兴县邓家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胡洪丹

中共永兴县委党校    423300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生安定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农业农村工作做了总体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障5亿的农民就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调查了永兴县邓家村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了解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通过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当地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永兴县邓家村 农民工 就业 对策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子女。这批孩子是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现就邓家村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相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邓家村就业工作现状

(一)邓家村劳动力就业状况:

邓家村位于龙形市北部,共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8户,全村总人口1087人。设一个党支部共38名党员,村干部4人。经了解全村在外务工人员有544人(其中主要在福建省约40人,浙江省5人,其他均在广东省务工),村里人口144人(主要以老人和孩子为主)。期中贫困户13户34人,监测户1人,低保户13人。村民的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二、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不到位。岗位信息,就业部门公布的用工信息,农民看不见,听不到,中介不畅。虽然很多的机构或是县政府门户就业网站,有很多的招聘信息,但是很少有农民工关注这些网站,宣传也没有做到位,导致岗位信息的发布,很少能被关注。

(二)就业导向有偏差。现在许多青年农民对发展农业不感兴趣。在田间耕作的基本上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农民,很难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靠的是人,而大量的年轻农民工在外就业,剩下的老弱病残很难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就业培训缺失。现在农牧民的培训还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培训为主,专门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没有形成。同时,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就业期望值过高。认为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的专业,就业后用工环境不优、待遇低。高不成,低不就。加之小富即安思想,许多青年农民缺乏参加培训和就业的自觉性

(四)“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目前用工需求大的企业、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劳动环境差的企业、待遇和管理水平低的企业,都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再加上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着城市里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但其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保障,更增加了招工的难度。与之相对应的四类群体,即缺乏技术的、自身条件差的、期望值高的、观念陈旧的,则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三、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和引导,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教育农民摒弃那种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实际的择业观,树立“只要从事劳动并有相应收入就是就业”、“从事服务工作、原料料加工、企业打工、农业生产都是就业”的新观念。

(二)完善用人制度,树立农民工是资源用人关。要引导和教育各类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将农民工当成资源而不是成本,加大对农民工生活的关爱,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同时优先以用人为导向,在不需要太多专业技术知识的岗位上,放宽学历门槛,放宽年龄门槛,从而解决企业招不到人,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三)完善农村培训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上,要根据不同类别,组织培训和指导。对离土离乡,有就业岗位的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培训,着力提高现有劳动技能;对离土不离乡的,加强在农副产品加工和来料加工方面的技能培训;对立足本土,从事农业劳动的,应加强适应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使青年农民掌握种养殖业方面的实用技术。

(四)要切实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平台。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准备金制度和欠薪报告、公示制度等,要把进城务工人员对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住房、学校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