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化与政府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3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化与政府治理研究

徐远远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结合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及时进行辟谣行动能够遏制网络谣言传播扩散,防止谣言的二次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对象,结合舆情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和脆弱性理论,将新冠疫情发展划分为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为突发公共事件中不同时期的政府舆情治理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化;生命周期理论;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尤其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威胁和恐慌情绪。在如今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背景下,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1]。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高速传播的网络信息和开放的网络空间,这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挑战。社会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见评论,这些文本代表着公众的情绪和态度。互联网上的用户生成文本是政府部门获取公众情绪与事件发展的重要渠道,借助文本信息可以获取网络舆情的热点主题与演化趋势,有效引导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舆情监控与引导。

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复杂、事件内外动力的作用复杂。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演变,公众的外部环境、心理状态等都会发生变化,公众热议、关注的话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推测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谣言传播的主题,进一步对政府辟谣工作产生影响。探究疫情不同阶段下政府的治理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中进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一、文献回顾

政府公共舆情管理研究

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舆情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聚焦于突发时间下政府的舆情监控工作,以及舆情技术等。早在1966年Shibutani就提出,在各个国家谣言控制和公共危机信息通报都已制度化[2]。例如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政府机构的广播和电视线路、美国反诽谤联盟还有美国谣言控制中心。网络舆情与社会群众的认知之间存在关联,在突发卫生事件的不同阶段公众的关注点会发生变化[3]。政府可以通过挖掘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评论文本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公众的情感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介入事件的舆情发展。国内学者更加关注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的监测及引导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披露的需求持续增加,政府承担着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需要披露积极、高质量的内容去引导舆论[4]。政府需建立与公众沟通的双向沟通渠道,确保疫情信息发布的精准,有效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由于网民对事件的高度关注,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信息相互渗透的独特性,极易产生一系列网络谣言,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5]。政府作为网络辟谣的关键主体,在因网络谣言而产生的公共事件里针对谣言可以起到监控、管制、澄清的作用。

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有关舆情发展过程演变的研究,现有学者倾向于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题挖掘与演化规律。在舆情主题挖掘方面,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大规模语料的语义信息的特点,因此在舆情演化领域被广泛应用,从而挖掘不同阶段的舆情热点和公众信息需求。曹晨等[6]用LDA主题分析来研究网络舆论的情绪与行为如何受到职场辱虐管理的影响、电商用户评论情感分析方面。张雷等[7]认为通过高校师德舆情微博用户评论LDA模型,可以更加精准的挖掘舆情演化特征和分析关键主题传播路径。在舆情演变规律方面,学者结合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理论对舆情演化进行了系列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于舆情演化生命周期的划分也不同。刘国威和成全[8]结合微博热点事件将舆情分为酝酿期、爆发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孙倬等[9]对网络舆情主题关联路径进行分析,认为舆情的主题演化路径可以扩展为六个不同阶段。于鹏和邱燕妮[10]认为,可以用斯蒂文·芬克提出的危机演化四阶段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将舆情分为危机的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多阶段模型充分结合了舆情演化发展的动态特征,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上述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但现关于公共舆情与危机信息传播的研究多集中于舆情的传播媒介、路径以及舆情管控等方面,很少从政府辟谣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因此,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和脆弱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演化过程中的舆情治理,并提出针对性的政府媒体谣言治理策略,以期为政府应对新媒体谣言提供依据。

二、理论基础

(一)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一词最初被定义为个体生命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和阶段。随着生命周期理论在各个学科的应用发展,学者将生命周期概念泛指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

[11]。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根据其适用领域有所不同,对于管理学领域的危机事件治理,斯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了危机演化四阶段论,包括预兆期、发作期、延续期与痊愈期。由于公共舆情与危机事件的管理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对于舆情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借用或改进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危机演化理论来对舆情的阶段划分和演进规律进行划分。

(二)脆弱性理论

脆弱性理论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被用来研究环境科学,后来逐渐延伸到社会经济等领域[12],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脆弱性研究,脆弱性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Cutter(2003)将社会脆弱性定义为为社会因素和压力,这些因素和压力会使不同社会群体在面临外界不利情况是变得敏感,并且影响社会群体在灾难后的应对和恢复能力[2]。从研究视角上来看,脆弱性理论作为脱胎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为理解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生成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脆弱性理论适合用于分析动态疫情背景下民众的应对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可以为突发安全事件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舆情治理对策分析

潜伏期

在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潜伏期,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信息,导致网络上出现度量有关疫情来源、传染性等相关的猜疑,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模糊信息。因为民众本身有可能暴露于这些谣言所传的不良事件中,对于此类事件具有显著敏感性,故由暴露性决定敏感性,敏感性触发民众的应对策略—即会选择较为关注此类事件。但由于有关病毒的客观事实信息不足以及其中包含的大量负面信息,使得该阶段谣言生成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为谣言研判带来极大难度。因此政府部门在不清楚事件全貌前应当表明自身立场并及时通告调查情况,以安抚民众恐慌情绪并有助于后续决策。

突发期

在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突发期,从疫情病毒方面的谣言四起可以发现,公众因为初见疫情而产生恐慌情绪,未知的病毒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威胁,是暴露性的决定因素,又因为病毒会影响民众个体的身体健康,破坏个体系统的稳定性,故而产生特殊的应对策略。这一阶段内公众不仅更容易传播疫情相关的谣言,也更加渴望科学、正确的引导。事件突发时公众会高度关注相应的防护措施与事件的解决程度,政府机构需承担较大的与此次事件相关的辟谣压力,对突发性的大量谣言进行快速、准确、科学的辟谣,可以通过成立专家组、运用大数据手段和引导公众正确认知等手段控制谣言蔓延。

蔓延期

在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蔓延期,这时候民众敏感性的决定因素转向对于能否回归日常生活的担忧,例如实体市场是否完全开放、学生开学、出入境政策等。推测这些谣言之所以出现,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传达效率相关。可以发现民众对因疫情影响而改变的政策十分关注,例如因为全域静态管理而延后的开学、考试等公众关注的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告知民众详细的改变信息以及后续确定的安排,就容易滋生谣言,处理不当还可能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伤害。综上,可以发现当疫情的第一波冲击过去,政府辟谣信息除了仍存在的针对疫情与病毒本身的谣言之外,也滋生出受疫情影响的相关政策规定的谣言,民众在疫情的蔓延期以及解决期十分关注民生政策变动,所以政府也需要对民生政策谣言十分敏感才能够控制谣言传播。

解决期

在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解决期,民众渐渐接受了疫情的长期存在,对疫情的恐慌以及关注程度都有下降趋势,政府辟谣工作也进入了“常态化”阶段。综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政府辟谣工作也慢慢回归往日,不同之处在于仍需要对疫情病毒本身的谣言信息以及变动的民生政策谣言信息敏感,可以推测即便疫情消失,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谣言信息,需要政府正确应对。

参考文献

[1]黄苏芬, 司雯, 穆亭钰.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机制创新研究[J]. 情报科学, 2021, 39(04): 62-67+91.

[2]Cutter S L. The vulnerability of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vulnerability[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3, 93(1): 1-12.

[3]Fisher D R. Rumoring theory and the Internet: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rass roots[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1998, 16(2): 158-168.

[4]龚栩, 邓胜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多元主体信息披露内容及特征演化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22, 43(04): 16-26.

[5]王晰巍, 邱程程, 李玥琪, 孟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户辟谣信息传播意愿研究[J]. 现代情报, 2022, 42(01): 87-96.

[6]曹晨, 张卫国, 黄俊.职场辱虐管理如何影响第三方情绪和行为?——基于文本挖掘以及LDA主题模型的大数据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0(02): 137-147.

[7]张雷, 谭慧雯, 张璇, 韩龙. 基于LDA模型的高校师德舆情演化及路径传导研究[J]. 情报科学, 2022, 40(03): 144-151.

[8]刘国威, 成全. 基于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微博热点事件主题演化研究[J]. 情报探索, 2018,12(04): 11-19.

[9]孙倬, 赵红, 王宗水. 网络舆情研究进展及其主题关联关系路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 65(07): 143-154.

[10]于鹏, 邱燕妮. 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舆情传播路径与演化机理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34(08): 94-98.

[11]王姝雅, 张博.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舆情演化研究综述[J]. 新媒体研究, 2022, 8(23): 6-10.

[12]杨飞, 马超, 方华军. 脆弱性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到综合实践[J]. 生态学报, 2019, 39(02): 441-453.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短视频辟谣信息传播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X202229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远远1998-),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