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向东 郭祥

现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外科

单位所在省市:云南省 单位邮编:6501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中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于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在我院行单侧PVP手术治疗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后骨水泥分布形态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评分以及腰椎JOV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治疗中骨水泥的不同形态都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加强骨折部位的强度,但是骨水泥聚集型的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骨水泥;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预后效果

所谓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主要是因为身体中的骨量下降所造成的,加上自身骨的强度降低,就使骨的脆性随之增加,进而会导致脊柱的椎体发生压缩性的骨折。通常来说该病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可能轻微的活动便会引发脆性骨折,同时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比较慢,并且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会提高,患者的残疾率比较高,对其生活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该种骨折多数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而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传统的开放手术因为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并且手术后恢复的时间比较漫长,所以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种创伤较小,同时在手术后可以很快恢复,并且配合相应的康复手段,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2]。而PVP手术的填充材料主要是骨水泥,而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疗效并且会对预后带来影响,对于分散的骨水泥在手术后可能会引起疼痛,并且手术部位的椎体其前缘的高度会出现降低,从而可能会再次引发骨折。本文主要通过对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在我院行单侧PVP手术治疗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实验,分析不同形态骨水泥对手术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在我院行单侧PVP手术治疗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进行对照组(分散型)和观察组(聚集型)。对照组共有49例患者,其中男27、女22,平均(68.59±1.67)岁;观察组共有51例患者,其中男28、女23,平均(69.57±1.53)岁。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单侧PVP手术进行治疗,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后,对其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C臂透视机确定骨折部位,在体表进行标记后,对其常规进行消毒,在C臂机的引导下,在椎弓根正位外上端与矢状面呈15°进行穿刺,进针位置直达椎体前1/3的位置,然后退出针芯。调制骨水泥至黏稠状态,在C臂机的辅助下注射骨水泥,直至骨水泥已经完全渗透骨小梁的缝隙,并且在骨皮质前方呈现毛刺表现。如果在C臂机的辅助下观察到骨水泥有向椎体后缘浸润或者漏出椎体,需要立即停止将骨水泥注入其中,等待骨水泥逐渐开始硬化之后,便可以取下穿刺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评分以及腰椎JOV评分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评分

对比可知,术前及术后6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3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疼痛评分对比X±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月

术后3月

术后6月

对照组

49

(8.63±

0.52)

(3.25±

0.38)

(2.86±

0.23)

(0.84±

0.17)

观察组

51

(8.37±

0.49)

(2.93±

0.25)

(1.30±

0.15)

(0.82±

0.13)

t

-

0.639

8.537

9.237

0.364

P

-

0.217

0.026

0.018

0.247

2.2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腰椎JOV评分

对比可知,术前两组腰椎JOV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3月、6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腰椎JOV评分X±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月

术后3月

术后6月

对照组

49

(7.26±

0.69)

(10.31±

0.45)

(14.28±

0.64)

(17.36±

0.28)

观察组

51

(7.38±

0.73)

(15.36±

0.39)

(21.36±

0.53)

(26.47±

0.39)

t

-

0.286

7.239

7.168

7.638

P

-

0.168

0.031

0.016

0.2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常用的治疗措施是行PVP手术治疗,通过单侧或者双侧皮下穿刺后将骨水泥注射进入椎体,从而增加椎体骨强度,有利于减轻疼痛的出现。此外,随着骨水泥被注射进入骨折部位的椎体后,能够避免持续对椎体造成损伤,还可以确保脊柱的稳定。目前PVP手术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操作时比较方便,对于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在手术后患者可以更快恢复,并且经过康复锻炼脊椎的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是该种手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可能会漏出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所以要注意骨水泥的注入量

[3]

综合上述,在临床上对于脊柱骨质疏松骨折行单侧PVP手术时,骨水泥的不同分布形态都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聚集型骨水泥分布形态的预后更加显著,所以在手术中需要控制注射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猛,王婷婷,吕科.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单侧PVP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5):2163-2168.

[2]李相才.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时骨水泥不同形态分布的临床疗效[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3,35(02):26-29+42.

[3]曹鹏,向刚刚,谢忠文,等.不同骨水泥分布形态对PKP治疗OVCF中远期疗效的影响及伤椎再骨折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23,44(03):6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