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陈杰

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时应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36例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腹股沟疝病症,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患者,前者采取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者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下床活动、进食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有效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1、3、7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时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仅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并且更可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引言: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若未能及时展开治疗,会引发泌尿与消化系统等并发症出现,对于该疾病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开放手术术后极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康复造成一定阻碍,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有着微创性特点,也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列入实验的36例对象均为院内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沟疝病症患者,受到后期对比工作所需,可将其进行分组,在此过程中应当遵循随机性原则,需确保各组成员符合均等性特点。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1~78岁区间,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11、7例(67.92±3.86)岁与10、8例(68.13±3.72)岁。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符合腹股沟疝病症标准,年龄均≥60岁,对此次实验知情并表示同意配合;排除标准:交流不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患者。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调整患者为平卧位,对患者行硬膜外持续麻醉术,在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后即可展开后续操作,随后明确切口位置,建议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cm处,逐层切开,在此还需做好血管神经保护工作,确保疝囊完全暴露后进行高位游离,然后翻入腹膜腔。而后根据疝囊体积大小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于体积较小的疝囊,在完成游离操作后将其旷置在远端,并于近端展开结扎以及腹腔还纳操作。若疝囊体积较大时应直接切断,对近端疝结扎与缝合后用强生UPP网塞充填内环。将补片放置在腹股沟管后壁处,缝合固定后检查其牢固性,在未存在渗血问题时即可依次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与皮肤。给予适量抗生素以此来防止感染问题的发生[1]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指导患者为仰卧位,保持头低脚高状态,脐部下缘作一个切口为观察孔,长度为1~1.5cm;在脐部下缘直至腹直肌外缘做两个操作孔,分别为1cm与0.5cm。置入腹腔镜、Trocar,建立气腹,在此还需做好压力设置工作,建议为15mmHg,对腹腔进行探查,观察5条韧带,随后分离疝囊与腹壁,上下分离位置分别为肌腱上方3cm与耻骨疏韧带下方3cm,内外为耻骨联合处、腰大肌与髂前上棘处。在患侧耻骨肌孔处覆盖补片,尺寸为10cm×5cm,确保能够完全覆盖。对于为双侧疝的患者,还需确保两块补片均重叠于中线位置。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即可解除气腹,腹膜完全处于自然复位状态后对补片进行压迫与固定操作。退出腹腔镜与Trocar等操作工具,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后结束手术[2]

两组手术后均需保持仰卧位姿势,注意查看切口位置形态变化情况,叮嘱患者应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牵拉切口,并将软垫放置患者膝下,调整患者膝关节为屈曲状,从而减轻患者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

①在患者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②为掌握患者疼痛程度,可在术后1、3、7d利用VAS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区间,得分高低与患者疼痛程度呈负相关性。③密切关注两组患者术后各临床症状表现及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并做好统计分类工作,计算占比,以数据表示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下床活动、进食以及住院等时间指标均有效缩短,与此同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对比n/%),x±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mm)

下床活动时间(h)

进食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18

68.32±11.45

46.93±6.78

67.57±2.36

31.98±3.97

17.04±2.55

7.12±1.95

观察组

18

49.04±9.26

22.01±5.49

11.24±1.83

11.95±2.06

7.39±2.28

3.89±1.22

t

11.988

7.036

9.551

12.423

8.437

10.4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在将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整合后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等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将其对比后可见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2所示。

2两组患者术后VAS比较n/%),x±s)

组别

n

术后1d

术后3d

术后7d

对照组

18

7.01±1.26

5.92±1.14

4.39±0.85

观察组

18

5.13±0.97

4.23±0.78

3.16±0.59

t

12.723

8.635

6.911

P值

<0.05

<0.05

<0.05

2.3整体来看,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仅发生1例,占比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27.78%),组间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x±s)

组别

n

感染

尿潴留

血清肿

异物感

总发生率(%)

对照组

18

2

1

1

1

5(27.78)

观察组

18

1

0

0

0

1(5.56)

X2

9.563

P值

<0.05

3 讨论

腹股沟区实际上就是下腹和大腿相连接的部分,而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和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为小肠气或者疝气,由于腹股沟区没有肌肉覆盖,缺乏肌肉保护,是先天的腹壁缺损点,当人在站立的时候,腹腔压力较平卧时高约3倍,所以腹股沟区是疝的高发区,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并且相比其他年龄段,老年群体发病率占比较高。在发生腹股沟疝后患者会有腹痛、腹胀气感,并且腹股沟区域出现可复性包块,在站立位和咳嗽时包块会增大,平卧时包块会随之腹腔压力减小而缩小,甚至消失。该病症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严重时还会引发肠梗阻等病症,对此还需积极展开治疗[3]。在临床中多采取手术的方式来改善患者各症状表现,虽然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较优,但因其有着创伤大、的特点,不仅会提升感染几率,还会增加出血量,给后期康复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技术手段被临床广泛应用,当然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亦是如此。相比传统开放式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有着切口小、出血量少的特点,而且术野更加清晰可有效提供手术的精准性,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这也可从根本上降低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4]。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观察组围术期各时间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出血量也得以减少,疼痛感降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

综上所述,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整体疗效较优,手术创伤较小且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纪健.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D].南京医科大学,2020.

[2]李辉煌,陈光谱,欧飞.开放补片修补术与腔镜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2):128-129.

[3]花庶庆,陈云.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免固定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03):306-310.

[4]赵长海,任秀敏,杨晓丹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黑龙江医学,2019,43(08):91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