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水体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李程

南充市阆中生态环境监测站 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对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水体环境质量。该方法结合了传统的物理化学参数测量和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 水体环境监测, 水质评价, 物理化学参数, 生物监测技术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监测和评价水质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方法,以全面了解水体环境的质量,并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体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水体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通过水体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源地或供水系统中的污染问题,确保人们饮用的水质安全,预防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体是许多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环境的恶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破坏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通过水体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水是有限资源,水体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水量、水质和水流动态等参数,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水体环境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变化情况,包括水质的突发污染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水环境变化等。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和环境风险。综上所述,水体环境监测对于保护人类健康、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以及预警和应急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二、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多指标综合分析

在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多指标综合分析是一个关键问题。水质评价通常涉及多个指标,如溶解氧、pH值、悬浮物浓度、营养盐含量、重金属浓度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体的不同特征和污染程度。然而,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时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可能存在差异,但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权重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指标的生态学意义、环境风险和管理需求等因素,同时还要尊重相关标准和规范。水体环境中的不同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相关性。例如,溶解氧和水温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而营养盐含量与藻类水华的发生有关。因此,在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时,需要考虑这些相互关系,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性和冗余性。多指标综合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这可能涉及到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转换和归一化等步骤。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或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指标间的关联和综合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应用。这需要将复杂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并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因此,科学沟通和结果的有效传达是至关重要的。

2.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

在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包括:水体受到的污染通常来自多种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不同污染源的特征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溯源分析,以确定各种污染物的具体来源和贡献比例。进行污染源溯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监测数据、排放数据、地理信息等。然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可靠性可能存在难题,例如监测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是否真实记录等。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包括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工业和农业部门等。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可能面临管辖范围不清、数据保密和权责不明等问题。在追究污染责任时,需要明确不同污染源的责任界定和法律适用。这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对于不同类别污染源的惩处和管理措施。

3.技术更新和标准制定

在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更新和标准制定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然而,实际操作中,技术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一些传统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未能及时跟上最新的科学进展。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获取到的水质监测数据量大增,包括各种指标和参数的监测结果。然而,如何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出准确的水质评价结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水质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标准制定的程序繁琐、时间周期长,导致标准的制定滞后于实际情况和科学研究进展,无法及时适应新出现的污染物和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水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这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质评价结果难以比较和统一,从而对全球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构成一定的障碍。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多指标综合分析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不同的监测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或者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以便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评价标准:制定水质评价的标准和阈值,确保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是基于科学、客观和可比的标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等,能够将多个相关联的指标综合考虑,降低数据维度,找出主要影响水质的指标。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隐藏的信息,为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借助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建立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将各项指标纳入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模型需要考虑到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环境变化对水体质量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水体制定适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鼓励公众参与综合评价过程,增加评价的公开透明性,提高公众对水质状况的了解和信任度。通过以上解决措施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的多指标综合分析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保护水环境提供更好的支持。

2.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问题的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覆盖各个潜在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企业、农业活动、城市排污口等。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监管力度,通过定期巡查、在线监测设备等手段,及时获取和记录污染源的数据和信息。引入先进的污染物溯源技术,如稳定同位素分析、DNA分析等,能够通过对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污染源。运用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方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传输路径模拟和溯源分析,帮助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影响范围。在政府层面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整合各部门的监测数据和信息资源,形成多方合力的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溯源和追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机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水体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责任人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鼓励公众参与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工作,提供线索和举报渠道,增加公众的监督力量。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披露水体污染事件的调查结果和责任追究情况,提高社会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过程中污染源溯源和责任追究问题,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3.技术更新和标准制定问题的解决措施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水环境监测和评价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大在此领域的技术创新力度。鼓励引进国际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促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提升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标准制定体系,包括水质监测标准、监测方法标准等,保证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定期对监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与国际接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权威性。加大对水环境监测和评价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推动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推动水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的监测数据和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水环境监测数据,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标准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水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质量监督和检测,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鼓励企业加大对监测设备的研发投入,推动监测设备的技术更新和升级。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推动水体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结语: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了结论: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参数和生物监测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水体环境质量。我们建议在实际的水体监测和评价中采用该方法,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杜钦伟,邓小茜,郭冰冰,王新.水体环境监测的方法评价与问题探究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22(1):63-65

[2]赵卿含,王顺司,蒲金洪,任燕玲.水质评价研究现状及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环境保护前沿,2023,13(3):72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