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杨静 王丽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甘肃 平凉 74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选取心内科危重症患者56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心理情绪方面,护理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危重患者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使患者心理情绪得到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心内科;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心内科危重患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器官系统功能以及生命体征都不稳定[1]。此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突发状况,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具有害怕、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点。由于存在较多负面情绪,因此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都比较不利。所以,在心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中,要分析其心理特点,并注重对心理情绪的调节,使患者情况得到改善[2]。基于此,本文选取心内科危重症患者56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析了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心内科危重症患者56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患者性别为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1岁,平均(60.53±4.12)岁;观察组中,患者性别为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60.63±4.05)岁。在上述指标中,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心内科危重症的判定标准,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取得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有认知沟通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相关指标,遵医嘱给患者正确用药。改善病房环境,保障患者充分休息。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专门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绝望抑郁、恐惧害怕、焦虑紧张等。根据心理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平时多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和顾虑。有针对性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安慰患者情绪,让患者放心。联合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多种方式帮患者转移注意力,改善心理情绪,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在日常护理中,多用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话语,对患者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向患者列举康复情况良好的案例,激发患者信心。联系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陪伴和关爱,增加家庭及社会支持。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理情绪和护理满意度。心理情绪采用SAS、SDS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心理情绪越差。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总分100分,80-100分对应非常满意、60-79分对应满意、60分以下对应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获取数据加以处理。对计数资料使用数或率表示,使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心理情绪的对比

在心理情绪方面,护理前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心理情绪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58.73±4.19

35.17±2.36

61.38±4.25

37.28±2.45

对照组

28

58.22±4.52

43.86±3.67

61.12±4.36

45.16±3.32

t

0.438

10.539

0.226

10.106

P

0.663

0.000

0.822

0.000

2.2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28

12(42.86)

15(53.57)

1(3.57)

27(96.43)

对照组

28

9(32.14)

11(39.29)

8(28.57)

20(71.43)

x2

0.305

0.646

4.766

4.766

P

0.581

0.421

0.029

0.029

3讨论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类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情况不佳。很多患者缺少心理准备,治疗时间较长、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3]。通过对此类患者的分析发现,患者主要的心理特点是绝望抑郁、恐惧害怕、焦虑紧张等。普遍存在负面、消极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治疗和预后比较悲观。这些心理情绪的存在,对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将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变差。针对这种问题,应当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不良情绪,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使患者不良心态、负面情绪得以减轻

[4]。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实现身体状况的不断好转。

综上所述,心内科危重患者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使患者心理情绪得到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牛学英.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173-175.

[2]张雅楠,金超,宁亮,等.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1):156-161.

[3]刘莹,杨淑静,王洪杨,等.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J].东方药膳,2020,24(13):171-172.

[4]范树娥.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卧床期间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7(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