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的实践研究

张雷

杭州市澎博幼儿园

一、观察缘起

角色游戏是最受我们班幼儿欢迎的游戏区。每天早上进行游戏预约时,角色区总是最先满员的。由于小班是幼儿园生活的第一年,对集体的生活环境不太适应,而角色游戏由于其游戏情境接近于现实生活、游戏材料贴近于幼儿生活,正好弥补幼儿心理上的不适应,极大地吸引着幼儿加入其中。角色游戏使孩子能够很好理解和消化游戏和学习内容,并且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又更为戏剧化、区别于生活化的常规性,因此,这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形式。那么作为幼儿园中年龄最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怎么样?与同伴的互动情况到底如何?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教师决定将小班幼儿在角色区游戏中的同伴互动作为研究内容,在观察的基础上探究小班幼儿在角色区游戏中同伴互动的一般表现。

二、观察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三班1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定点观察法、照片记录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的主要类型、互动的方式和互动的特点,探索其影响因素。

2. 在实践研究中对提高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质量提供有效地指导,以促进幼儿同伴互动的有效发展。

3. 为教师提高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的质量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三、事件描述

镜头一:

新开业的“雷神山医院”里挤满了来游戏的小朋友。幼儿开始各自摆弄着架子上的各种各样的问诊工具。

“这是额温枪。”淘淘拿起一把自制额温枪告诉一旁的涵涵。“我给你的宝宝测体温吧。”图图看见旭旭抱着兔宝宝,立刻就拿起一个额温枪,在兔宝宝的身上比划起来。

这时候淘淘和涵涵各自拿着一个听诊器,好奇地摆弄起来。淘淘对新玩具很感兴趣,问道:“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听诊器,医生就是用这个听你们的呼吸和心跳的。”说话间淘淘抱起熊宝宝,一个听筒放在自己耳朵上,另一个听筒放在熊宝宝肚子上,认真的听了起来……涵涵看到了淘淘的动作,也跟着模仿起来。

镜头二:

区域游戏开始了。涵涵徘徊在娃娃家门口,透过柜子不停地向里面张望。

“你想和我们一起玩娃娃家吗?”旭旭发现了涵涵并邀请她加入自己的游戏。涵涵使劲点了点头说:“好呀。”“那你当妈妈吧。”旭旭说。涵涵又点点头,脱了鞋进了娃娃家。

她坐到桌子前,开始摆弄起盘子里的披萨。她一会儿把披萨拿出来放在桌上,一会儿又装回盘子里,这样的行为一个人重复了好几遍。接着她发现淘淘和旭旭都抱着娃娃在医生处帮娃娃看病,于是也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听诊器,开始学着医生的样子帮娃娃听起呼吸来。

镜头三:

替小熊看完病,医生涵涵对小熊主人旭旭说:“你的宝宝生病了,要吃药了。”“那药呢?”旭旭问。涵涵回答:“没有药了。”发现老师正在附近,涵涵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没有药了。”这时老师参与了进去:“病人不吃药怎么能恢复健康?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淘淘听到了说:“我知道了,我们找个东西当做药吧。”涵涵思考着说:“那用什么东西当药呢?”几个孩子开始在架子上找起材料来。突然涵涵眼神一亮说道:“能不能把橡皮泥扯一点点下来做药呢?”旭旭和淘淘欣然同意了。三个小朋友说干就干,不一会儿就制造出了好多“药丸”。

三、观察分析

镜头一中同伴之间的互动基本没有出现。在医生游戏初期,幼儿的兴趣大多数集中在摆弄材料上,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在自己或者同伴身上试一试的过程中,熟悉材料的用途和玩法。相信熟悉材料玩法之后,幼儿之间能逐步产生一些同伴互动,并引发简单的游戏情节。

镜头二让我们看到由于个体差异,涵涵在社会交往能力上相对较弱。她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但是没有固定的玩伴;她能接受同伴的意见,但不会主动发起游戏。而游戏中的另一名幼儿旭旭,虽然有主动邀请涵涵加入到游戏中,可是当涵涵参与到游戏当中以后,旭旭并没有作为游戏的同伴和涵涵产生互动。两个小朋友各做各的事,之后就再也没有交流了。

镜头三中当游戏遇到阻碍无法继续时,涵涵能够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以求得到帮助。并且在商讨用什么材料替代药的过程中,几个孩子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邀请同伴与自己一起将此想法付诸行动。在这个游戏场景中,三名幼儿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思考,相互配合,在老师的指点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解决了游戏过程中没有药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提升。

四、实施的策略与实效

(一)适时指导幼儿的互动,推动同伴互动的深入

由于小班幼儿的性格差异且又处于平行游戏时期,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也比较淡漠,游戏时经常自己玩自己的,同伴间的交流相较于中大班比较少,但小班幼儿会希望同伴加入到自己的游戏中,同时也乐于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角色游戏情节的发展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互动的平台,并指导小班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推动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深入。当涵涵想加入游戏,但是又不具备相应的交往技能的时候,教师就借助同伴的力量或者教师自身的介入引导幼儿加入游戏,帮助其开启游戏中的同伴互动,并推动同伴互动的深入。

(二)注重材料的投放,提高互动的质量

材料是引发同班互动的前提,也是维持同伴互动的重要因素。在游戏时,幼儿通过材料与同伴进行互动,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有莫大的关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的内容和环节。在医生游戏中,教师就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和游戏水平陆续提供了健康码、黏土等材料,支持幼儿后续同伴交往的需求。

通过这一个半月的观察记录和追踪指导,我们能够发现涵涵在角色区的同班互动质量是慢慢在提升的。从学期初的无互动,到被动加入游戏,到最后能够主动发起互动,并产生初步的合作行为,都是同伴互动能力提升的表现。

五、后续思考

影响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区域材料的种类和更换频次、教师的观察意识和指导方法外,幼儿生活经验以及角色游戏的经验、幼儿的性格特点都能影响同伴互动的质量。因此教师还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去提升幼儿同伴互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