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冬季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心脑血管疾病冬季护理

王敏

郫都区人民医院  611730

冬季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那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冬季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今天为大家揭晓。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中将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60岁以上人群是主要发病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40%-45%的患者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高。

2.为什么冬季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呢?

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发生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冬季早晚温差大,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脑部缺血。冬季天气寒冷,身体为适应天气会出现胸痛、憋气、头晕、麻木等应急反应。因为人体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存在差异性,所以原本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出现缺氧、缺血等反应,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或是发展,甚至部分患者自身适应能力不足会出现死亡。

老年人在冬季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与中老年生理特征存在相关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动脉硬化疾病,冬季空气寒冷,身体的血管逐渐收缩,血液流动能力受阻,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现象,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另外冬季人的心理出现明显变化,气候和温度的改变容易出现抑郁心理。心情不舒畅,心理压力增加,加之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3.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御寒保暖、坚持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谨遵医嘱、保持大小便通畅、控制情绪、清淡饮食及其他注意事项。

(1)御寒保暖

冬季因为气候寒冷,身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容易发生疾病。尤其是寒潮来袭,气温骤然下降会,身体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刺激,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血管在寒冷气候下发生收缩和痉挛现象。冠状动脉发生收缩、痉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症状,还会增加栓塞的几率,因此需要冬季需要注意御寒保暖。

(2)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温度,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耐寒能力。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老年人血管脆弱,不能进行剧烈活动,清晨不能立即活动。冬季晨练要做到六不宜:第一,不宜过早。冬季气温寒冷不能早期锻炼,应该在太阳初升后晨练,减少寒冷天气对血管的刺激。第二,不宜空腹。冬季气温低空腹锻炼身体热量低,应喝点热饮后锻炼,提升体内热量。第三,不宜暴露身体部位。身体的部位裸露在外容易着凉,不脱衣服,不暴露身体部位,减少疾病发生。第四,不宜激烈运动。冬季锻炼不能过于激烈,采用逐渐增加锻炼量的方式运动,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第五,不宜过急。不能急于运动,在参与运动前先热身,确保韧带不受到损伤。第六,不宜动作过猛。锻炼动作要柔缓,不宜出现猛蹲,猛回头现象,避免大脑供血不足。冬季锻炼谨记相关注意事项,科学运动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哦!

(3)定期检查

心脑血管及早预防和护理对于降低疾病发生率有积极意义。冬季容易发生感冒、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发生后往往会降低人体抵抗力,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冬季中老年人应该注意预防疾病,积极测量血压。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变化情况,出现异常表现及时的就医治疗。冬季是血脑血管的高发期,定期检查能及早的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言产生积极意义,能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定期检查身体,掌握身体信息,及时根据检查信息入院治疗,有利于改变疾病进展。

(4)谨遵医嘱

遵医嘱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在气温刺激下,患者容易发生血压波动,血液粘稠现象,在用药的时候,不遵医嘱导致疾病控制不稳定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疾病人群应谨遵医嘱用药,不宜自行断药或是改变用药量。

(5)保持大小便通畅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血管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大便秘结或是前列腺肥大,排便期间出现用力过度后,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容易发生心绞痛或是急性心肌梗死。所以中老年人群需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进食粗粮保持大便通畅性。有前列腺肥大疾病的人群应该积极配合治疗,维持小便的通畅性,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大小便通畅程度会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人群,长期服药对血管造成影响,存在排便困难现象要及时的解决,减少排便负担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尤其是冬季天气干燥,身体水分不足,容易出现便秘情况,在生活中应该加强对自身排便的管理,确保大小便通畅。

(6)控制情绪

情绪会引起身体波动,极大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疾病的人群,在过度愤怒或是紧张情绪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脑卒中情况,高血压疾病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注意情绪控制,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冬季人们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因此要注意自身情绪调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清淡饮食

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饮食健康,遵循低油、低盐、低糖饮食原则,保持饮食的清淡,避免饮食过于油腻。

(8)其他注意事项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要长时间打麻将、下棋,减少坐立时间;科学运动,戒烟戒酒;养成良好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4.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

冬季需要注意身体营养供给,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膳食营养需要遵循控制饮食热量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高血压诱发物质摄入、进食膳食纤维、进食优质蛋白原则。

(1)控制饮食热量摄入

膳食摄入总热量会引起身体脂肪堆积,出现身体肥胖症状。心脑血管疾病有部分是肥胖引起的,所以要合理控制饮食热量摄入。避免饮食过饱,晚饭量不宜过多,控制甜食进食量,每日主食进食量控制在350-400克。

(2)控制脂肪摄入量

按照美国心脏学的膳食标准,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30%以下,饱和脂肪酸应该小于10%,胆固醇每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减少猪油、黄油、骨髓油的摄入量,尽量不进食肥肉、动物内脏和蛋类。最好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香油、花

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

(3)控制高血压诱发物质摄入

盐、味精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在日常饮食上应该保持清淡,降低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盐的量控制在6克以下。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确保身体健康水平。

(4)进食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会为身体提供热量,还能为人体提供水分支持,纤维占据大量肠胃道体积,热量少,能降低身体摄入量。纤维素能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小肠蠕动,缩短停留小肠时间,降低能量吸收。部分具有水溶性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增加胆固醇排出量。另外纤维素能和胆汁中的盐分结合,提高胆汁活动性,降低人体的血脂、血清胆固醇含量。

(5)进食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是身体的必要元素,多摄入优质蛋白可以改善身体健康水平,保持身体营养供给。因此在冬季可以多进食海鱼、瘦肉、豆类等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

心脑血管会影响身体健康水平,还会造成残疾、死亡等不良事件。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需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为保证身体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一定要注意自身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加强对自身保养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