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赵萍

(攀枝花学院 四川 攀枝花617000)

要:疫情三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企业带来了危机,导致企业对人员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对人才的需求减少。如何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是高校进行就业指导的关键。

关键词:就业观念 就业能力 就业保障

一、引言

经济增长离不开高层次人力资本和高质量就业,大学生是优质就业的主要力量。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2024年预计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87万。大学生属于初次就业人群,大学生必须通过就业获得收入,实现生存、并谋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诸多结构性问题难以化解,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无疑变得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是“民生”问题,是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高校教育,是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劳动者。但学生、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导致学生在就业途中存在各种需求,如工资高、就业环境好、双休、福利待遇好、离家近、稳定等各种就业要求,从而形成了“毕业即失业”、“有业不就”的现象,故而呈现出大学生和劳动力市场作为供需双方存在可就业能力缺口,毕业生不符合社会企业的期待,企业岗位不能满足毕业生需求等矛盾状况,导致职位空缺和失业共存的结构性失业,学用落差严重,结构性失业给国家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投资带来巨大损失。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专业能力不强。

目前,部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如部分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解决办法不多,且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够,对于本领域最新专业技术进展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不能胜任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导致不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能从事对专业要求不高的通用技能岗位工作,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以至于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派上用场,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长期没有得到使用而荒废,严重影响到个人后续的职业发展[1]

2实践能力缺失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高校大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载体,通过实践环节实现知识向各种能力的转化,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和现实运用,是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但在高校积极筹备参与各项学科竞赛的同时发现,00后绝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甚至排斥参与学科竞赛,认为大学就应该放飞自我,不受约束。因此,被动参赛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理。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组织时,会针对性地挑选关注个别团队,忽视其他团队可能带来的突破,故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育人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自参与的热情度不高。

3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在面临选择时能够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的决策。一个具备高度自我认知能力的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表现,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但对于00后来说,生活的优越性、自我的优越感导致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不足,无法主动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认清自我需求、自我能力,更无法对未来就业做出明确的期望表达,只是被动听从。

4团队合作意识缺乏。

团队意识表现为企业这个整体的一种集体力,即1+1>2的结合力。一个企业就像一部机器,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个部件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效率,使整个团队处于瘫痪状态。而0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存在着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在企业中充分展示自我,抓住在领导面前表现一切的机会,就可以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从而被认可,往往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导致面试失利。

5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各大高校都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却普遍存在着在学生对于就业、职业并没有任何主观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讲述,学生无法感同身受,甚至不能理解,故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流于形式,更无法有效地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进入就业阶段,则因对社会和职业认识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准备不足,导致工作稳定性不够,经常跳槽的大学生比例较高,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情况有较多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也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在高校的评价,不利于高校顺利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因此,高校要积极改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式,将职业指导贯穿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提升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首先要在心理上坚定潜心读书的决心,培养迎难而上的勇气,需要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下苦功夫、学会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为未来职业发展增加可持续性。同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勉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结合自身兴趣所在,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索,以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搭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企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开阔视野,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相互转化。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高校应与企业积极合作,实现大学过程的“全贯穿”模式,让学生充分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了解职业、认识自我。在与企业构建雇佣关系、合约关系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需求引导学生能力的积累,从而使学生思想转变为“以求职结业为目的”的主动学习。

3开展职业指导与实习实践的全过程融入。

将职业指导与实习实践中有效地融入,并贯穿至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使其在了解职业的同时,制定初步的职业意向,树立职业目标,从而制定稳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不仅能有效地确保学生在进校后的学习状态,努力方向,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自身不足,从而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林凯.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西部素质教育[J]. 2023(10):90-93

[2] 陈偲苑.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合作经济与科技[J]. 2022(1):109-111

[3] 马忠法,安慧中. 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三点思考. 中国大学生就业[J]. 2023(8):101-106

[4] 徐淑娟.期待视野'下大学生就业路径优化研究. 江苏高教[J]. 2023(2):97-101

作者姓名:赵萍

作者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7年9月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泸州

现在单位:攀枝花学院

职称:副教授

学位/学历:硕士/本科

研究方向:项目管理,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