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的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李斯特的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浅析

石星灵

贵州师范大学550000

摘要:《弄臣》是一首备受大众喜爱的钢琴改编曲目,此首曲子属于是李斯特本人杰出的改编作品。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李斯特钢琴曲《弄臣》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希望借此剖析该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及音乐美学色彩表现,并供业界同仁借鉴。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分析;研究

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雷汀,是世界卓明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亦是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更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优秀的典型人物之一。李斯特尤为擅长对异国情调加以描述,《弄臣》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在创作这首曲目时酌情增加了异国风味的旋律,这样更易引发受众共鸣。本人认为:钢琴曲本身能够衬托出彼人物的生活情况,总的来说钢琴曲的创作初衷就应该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就显得至关重要,让更多受众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而唯一可以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之一便是歌剧,李斯特的《弄臣》就如一颗闪亮的星,始终照耀在艺术的天空中。

一、《弄臣》的创作手法

第一,色彩性与装饰性的处理。《弄臣》曲目中出现的降六级音阶的运用,再加上由此出现的调性游移,我们能够从中审视出李斯特本人对待作曲改编的严谨态度,也就是关键的改动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释才行。曲目中对降六级音阶的重复使用,以及在调性上的呼应,我们便可得知其在整个作曲结构中的意义,也会被李斯特的创作技巧所折服。

第二,钢琴化与交响化处理。在《弄臣》曲目中,公爵唱段渗透在整部作品中,属于是全曲的主线,此处和歌剧原著保持一致,但在听到吉尔达的痛哭和玛达莱娜的嘲讽以及里戈莱的仇恨之声后,这一段优美至极的情歌就被置于次要角色之中。李斯特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针对公爵唱段并未增添其他内容,其中只有歌唱旋律和管弦乐部分的伴奏,并且在重复本唱段时增加了很多分解和弦,之后在此基础上也毅然决然的剔除了管弦乐伴奏。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包含炫技成分的装饰性华彩,和整首曲目的旋律深入融合到了一起,使得旋律空间得以拓宽,让作品的艺术魅力被无限放大。

第三,对动机的拓展和性格化处理。作品中关于里戈莱动机的特征设计,基本上都是短促的重复音,在节奏上和玛达莱娜动机可谓如出一辙,但性格层面确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本人认为从37小结后半部分进入的短小动机理应是里戈莱的性格,纵观全曲不难看出,此动机被重复和分裂以及拓展,而且在伴奏上也逐渐上升到了主旋律,再就是音区也在循序渐进的提升,最终引出高潮部分。

二、《弄臣》的艺术特征

李斯特本人并不是认为对他人作品进行改编会降低自己的艺术地位,其认为优秀的改编反而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斯特使得钢琴曲改编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将改编视为是一种全新化、系统化的艺术创作过程。李斯特改编和演奏的主要目标即为对重要音乐文献资源加以推广,基于此让听众可以由更多机会聆听到优美动人的音乐,同时亦可使之掌握各种作曲家的艺术表现风格,尤其是他对歌剧《弄臣》的改编,更是引发了无数听众的追捧。

(一)表情术语的运用

在《弄臣》钢琴曲中,a capriccio的表情术语,不单单向我们表明了演奏的各项要素,同时也彰显出了李斯特独特的审美情趣。capriccio的主要意思就是随想曲,特指在想象力方面高于艺术规则局限的音乐、诗歌、绘画等作品,其并非诠释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结构、音乐技巧,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capriccio的本质信息就是突破传统、挣脱常规,形式永远不能限制情感的发展,也就是所形式要完全服从于情感。作品中的表情术语有很多,譬如velocissimo和cantando以及espressivo、marcatissimo等,这些词汇均是李斯特本人惯用的标记,其一是李斯特要用这些术语去诠释自己的诗意形象,其二李斯特要用这些术语去真正反映出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富含诗意的表现

在钢琴曲《弄臣》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再加上54—69小节的华彩乐段,这些我们都未曾在原著中看到过。通过作品开头位置的capriccio我们便可知晓,李斯特对整部作品抱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诗意追求,其本人为了让歌词所表现的形象更为突出、更加诗意化,所以创作时会刻意和原作脱离,使用华彩乐段,再加上对曲调的大量调整,增加了多个乐段,正因如此,原作中的艺术形象也变得更加鲜明了。

(三)精神追求与作品创作合二为一

就钢琴曲《弄臣》而言,原本十分出彩的公爵和马达琳达二重唱部分,李斯特在改编时并没有刻意的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而对父亲格莱特隐忍的复仇誓言以及吉尔达悲苦的高音唱段,却使用了大量乐章去予以补充,同时也利用了很多华丽技术去予以衬托。基于上述所言,我们不难发现李斯特对《弄臣》歌剧原作主旨精神有着十分敏锐的捕捉能力,同时也可从中了解李斯特本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精神追求。李斯特进行《弄臣》钢琴曲创作时,借音乐“之手”对时弊予以批判,之后便深度展现出了其对不良社会现象的鄙视以及对至真至纯情感的歌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弄臣》这部钢琴曲,无论时创作构思还是钢琴语言,亦或是其中的审美情趣,无不彰显出了李斯特本人所散发出来的无尽的艺术魅力。《弄臣》是李斯特改编钢琴曲目中的佳作,这部作品不单单展现出了其本人娴熟的演奏技巧以及异于常人的创作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了李斯特对原歌剧的美学评判,从中我们便可深深感受到到这为浪漫主义大师内心所始终坚守的审美原则与艺术追求。

作者简介:石星灵,女,1999年出生,2022级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杨妮.传承歌剧经典 展现钢琴特色——从《弄臣》的艺术分析中探索李斯特歌剧改编曲的写作风格[J].黄河之声,2023(2):51-55

[2]罗正琪.论李斯特《弄臣》中的钢琴演奏技术与情感处理[J].喜剧世界:中,2023(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