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中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黄基峻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相应的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等也随之出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急需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此外,传统教学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如何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一、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工程测量。它不仅贯通整个工程建设的前后,而且在工程建筑物的运营阶段也离不开工程测量。所以说,工程测量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教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相应的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等也随之出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还没有一套融合现代技术的教材,新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体现出来,急需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这时,如果还是按照老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势必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就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此外,传统教学让学生被动学习,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主要依托课堂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因此,如何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本位”为人才培养理念。测量从业人员,即是生产一线仪器操作人员,也是工程管理的初级人员。中职测量毕业学生应符合工程测量行业生产第一线的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识图辨图,尊法依规,具备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城镇规划测量、土地规划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地籍测量、工程建设施工测量的生产与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展业务的能力,熟练运用全站仪、GPS-RTK、电子水准仪、地下管线探测仪等现代测量仪器,能够使用CAD、CASS、mapGIS、arcGIS等常见的绘图、空间数据处理软件。

三、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学情

现今进入中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中考失利、对学习不感兴趣、文化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其特点是,一方面体现在意志力薄弱、缺少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实践能力强、表现欲强、适应性强。因此,如何找准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教改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中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参照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土木水利类(第一辑),专业课程设计主要以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为主,专业选修课为辅,兼顾综合实训,体现的是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然而,面对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无人机、3S技术、三维仿真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从传统工程测量向智能化、信息化测量技术转变,是办好、办强工程测量专业的关键。

(三)教材内容陈旧,缺少新兴技术

目前,中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大多数教材内容依然沿用学术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知识大而全,新兴技术的介绍简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GPS-RTK技术、无人飞机测图、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各种测量设备早已被智能、智能化电子设备取代,然而中职测量专业教材依然停留在测距仪、经纬仪等光学设备的教学,难以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四)实训场地单一,难以满足实例化教学

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不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仪器操作技能,还需要拥有现场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目前中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场地基本建设在学校内,能够用于各种测量实训的场地不多,甚至多个实训放在同一个场地,而且学校已经经过规划建设,场地平坦、整齐,达不到工程项目复杂多样的测量环境要求,学生难以身临其境地去感知施工现场。

四、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改的措施

(一)搭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随着测量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联系企业生产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开放式测量仪器管理室,编制符合市场岗位需求的仿真实训项目,增设全站仪工程放样、GPS-RTK工程放样、软件操作实训项目、影像外业调绘实训项目、工程识图实训项目、变形监测实训项目等。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行编、选并重的教材改革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对原有的测量专业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及时更换落后、不符合学生学情的专业教材。同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资料,编写部分专业课程实训教材,建设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理实结合的系列校本实践教材。

(三)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职业技能竞赛是以“行业基本技能为主体,一线生产需求为导向”的竞技平台,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榜样标杆,同时也能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增强教学水平。建立技能竞赛工作小组,定期举办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与省级技能大赛,力争挺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形成积极向上的竞技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深化校企合作,引进校外资源辅助教学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及时了解市场岗位需求变化,有效地进行课程调整,增减课程教学内容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学生在校接触企业生产一线,提升自身综合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中职测量专业办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实训建设不完善的前提下,紧住测绘行业蓬勃发展,如农村土地确权、地籍调查、农村不动产登记、三维城市、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机遇,整合现有资源,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负责建立矢量化、数据入库、资料整理等数据处理实训室,旨在充分发挥学校在测绘工作内业中的优势,引进各测绘项目的内业工作,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切身从事生产一线工作,与测量技术人员同工、同生活,体验工作纪律、团队精神,也能在企业里的工程师、测量老师傅的指导下,快速提升自身综合技能。最后,推进“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培养模式,引进企业新技术、新仪器,共同开发培养目标,不但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还能填补学校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实现校企共赢局面。

五、结束语

总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正视中职测量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找准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去旧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技能,相信中职测量专业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继刚,龙生海.关于中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2018,No.488(26):40-41.

[2]黄鹂,邓瑜,郭亚然.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04):33-34.

[3]吕玉荣.《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内江科技,2020,41(10):154-1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