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张瑞鹏、蒋国伟、祝前程、李宁、于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BIM技术的应用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应用价值的不断显现,BIM应用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它已经走向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甚至建设方的全链条应用。我国建筑行业应用BIM技术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施工BIM应用的国家标准的出台,施工企业对BIM应用的认识逐渐加深,其表现在项目应用中,每个项目都针对大量的应用点开展了应用。本文主要从各个方面讲述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BIM技术; 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 自主安全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涌现出来很多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BIM技术的出现,为企业集约经营、项目精益管理的管理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随着全国BIM应用推广浪潮下,相应的BIM技术应用的政策也相应出台,各省文件有指导性的也有规定性的,随着BIM技术的政策落地和应用拓宽加深,定要求、定考核、定评价、定奖励的基本管理思路也逐步清晰。众所周知,BIM作为综合性信息化技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目前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同时,我们对BIM技术的认知也在不断进步中。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尤其像上海市这种引领性的标杆,可以发现许多惊人相似的重点要求,根据发展趋势,建筑业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快速建立BIM能力。下面我们列举部分关键趋势和应对方向。

1.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

1.1 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

随着全国BIM应用推广浪潮下,相应的BIM技术应用取费机制也相应出台,各省文件有指导性的也有规定性的,有政府投资强制性的,也有推荐参考性的。相信随着BIM技术的全国推进,各地都将会推出差异性微小、区域统一的强制性条文作为造价补充文件执行,并逐步细化。

向国内BIM应用先进前沿、合理科学的省份城市学习,最大的差别在于取费机制的应用对位颗粒度。随着对应BIM技术应用的深度发展,建筑行业的应用点拓展,取费机制必将越来细致科学。但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在制定标准文件过程中,都会参考或讨论地方企业的建议和开展详细的调研,经过研究研讨最终确定。

所以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大力应用BIM技术,深入发觉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性价比投入,形成自己公司的企业相关数据或定额,不断优化融合施工业务,才能更好对位相关地方取费制度文件,评测盈亏。

1.2 工程招投标推行增设BIM技术应用条款

随着我国探索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快速实践,在与国际接轨逐步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产业化升级、结构化调整的大方向下,对FIDIC合同条款等相关环境改制推进中,行业中也尝试了多种合同结构形式来摸索适合于我国的推广模式,其中包括BOT模式,PPP模式,EPC模式等;落地国家发展政策,和新兴技术相结合,建设方(政府、城投、开发商等)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BIM技术融合发展。

目前,在招投标环节中,不管是建设投资方,还是监管方的招标文件中都大量出现了对投标单位的BIM应用要求条款。并且在文件中对合同过程中的一些建设方平台、设计部门、第三方咨询机构等相关单位的BIM模型数据信息格式标准的对接与集成也提出了相应规定。

而随着BIM技术全过程的应用推广,地方文件规定或招标文件中已经开始对BIM技术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等具体内容进行指定规定。这就对企业承接市场项目过程中,对不同总包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BIM承接能力。要具备全生命周期、轻量化、高集成、低成本的BIM应用能力才能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形成市场竞争的核心BIM能力。

2.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

近期,各地政策陆续推出,相对于大形势落地,建筑行业逐步加紧推行自主可控、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BIM相关软硬件政策要求。对我国建筑业特殊行业涉密或敏感工程(政府、部队、科研、教育、新区建设、CIM城市、管廊桥梁隧道等),以及普遍的人防工程,都在招标要求中逐步强调数据安全问题。

而随着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我国重视国产化、数据安全等方向,城市、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平台对接要求,普通建筑项目的招标建设要求也将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这将对行业企业的BIM建设提出强制性条文规定要求。

所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BIM技术的规划等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的选型必须考虑自主安全可控、自主产权、国产本地化等因素,并且对合作、采购的企业技术的更新能力、研发能力、等进行综合选比,才能应对企业发展壮大,全国拓展市场的变化趋势。

3.建立基于BIM的新区建设的区域管理体系,加强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中国的落地,各省市逐步推出试点,沉淀方法,推动旧城改革、新区建设,大力发展CIM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城市建设领域快速形成规建管一体化能力,从规划、设计、审图、报批、建设、管理、交付、运营等方面全面基于BIM信息模型交互承载运算数据信息来进行数字化管理。

建筑企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沉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要拓展类型、领域、地域必须具备强有力的BIM承接能力,并且加快建设企业的BIM体系化建设,快速探索BIM业务融合价值,重视人才积累与数据沉淀,才能在我国发展CIM城市建设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4.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培养企业人才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BIM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推进BIM及时应用。加强监管部门管理效应,推进管理改革。各级政府对BIM技术的重视,在各种联合发文,多部门联动,检查评价,评优评奖等多维度逐步体现。行业、协会、团体、企业也积极响应推进BIM技术。各种检查、大赛、奖项、交流、观摩已成常例。

4.2建立企业人才高地,参与体系与标准编制

在过去行业传统不变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人才的沉淀积累方法几乎是一脉传承的,通过施工年限、工作经历、经验总结等方法筛选少数精英参与到行业研究和工作中去。企业的知名度和能力也是通过传承、重点项目和规模慢慢积累。行业的体系标准与行业发展一样的革新缓慢。

随着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环境逐年变革,经济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变革也不局限于工法、专利等领域,BIM技术、5G、IOT、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融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BIM技术培养与行业BIM技术相关人才市场的流动也重新诠释了双向选择的定义。

这时候企业就必须对新兴高科技专业或复合人才进行重新审视和培养,引进和培养共行,研究和实践并轨,请进来与走出去齐抓,快速建立适合于本企业的BIM部门与人才,树立本企业的BIM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观点,才能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的沉淀与共赢。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的未来发展中应推进BIM技术快速落地,并且不断理解发展趋势、洞察市场先机、学习行业中优秀顶尖的BIM技术知识,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选择适合自身的具有国产化、自主产权、安全可控、低应用成本、高数据集成、先进性、系统系、协同性、兼容性等特点的全业务流程的BIM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积极深度应用BIM技术。随着行业核心技术BIM的深入应用,在这个新兴领域,各地必然会去探索、建立、更新行业相关的体系、标准或规范,这时,企业就要积极参与和研讨,建立企业的技术优势,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马智亮.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勘察设计,2019.

[2] 周旋坚.试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4).

[3] 严炜炯.上海市房建BIM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建设科技.2021,(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