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3
/ 2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敏1  万惠丽2 

1.身份证:140430199009060045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

2.身份证:14041119860926524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

摘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研究实验,对所有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同时与常规涂片结果作对比。结果:10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60例检出恶性病变,40例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34例、52例和14例。常规涂片组、免疫组化技术组在检查准确率(86.0%vs100%)上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胸腔积液;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是指根据抗原、抗体二者间的特异性质,对未知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一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由于具有精准定位抗原及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等特点,该诊断技术自上世纪提出以来,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2018年2月-2022年10月,抽选10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实施效果。现作如下表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统计观察,其中男患者82例,女患者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8.3±5.7)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1],均知晓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实验,无胸腔漏出液者以及伴发心、肝、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①常规涂片诊断:在常温条件下,对50例胸腔积液标本做静置处理,半小时后采取吸管吸取与容器底端较靠近的胸水约50mL,给予离心处理,每分钟转速2500r,时间5min。完成后提取下层沉淀物制作涂片。剩余沉淀物使用试管存放,同时混入4%中性甲醛约5mL,在常温下固定1h后离心,保留下层沉淀物,继续给予4%中性甲醛混合与离心处理,再将下层沉淀物用滤纸包好,制成细胞块。常规HE染色及阅片。②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利用细胞块制成厚切片,厚度约3um,完成后以EnVision两步法为参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阳性、阴性对照分别采取PBS与已知阳性切片[1]。

             1.3 统计数据分析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17.0)处理,由X2(或t)执行对计数(或计量)数据的检验,由率[或(x±s)]的形式描述,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40例(40.0%)检出恶性病变,包括腺癌36例,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有60例(60.0%)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34例(34.0%)、52例(52.0%)和14例(14.0%),两组在检测准确率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            
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3.1能够病理细胞类型
        免疫组化技术能够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出病变细胞内相对的抗原成分,以此来明确病变细胞的类型,例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为甲状腺滤泡癌的敏感性标记物;细胞角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表面,故若见角蛋白阳性考虑病灶为上皮源性肿瘤;降钙素特异性抗体为甲状腺髓样癌的特异性标记物等。此外,部分病变细胞(如树突状网织细胞、黑色素下拨、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等)在常规石蜡病理镜检是难以判断其病理类型的,而免疫组化技术能够有效弥补此不足支持,其能够清楚显示细胞的形体结构。
        3.2能够识别细胞产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将某些细胞产物设为抗体以制备抗原,用于标记相应的细胞产物,例如:在恶性肿瘤异位激素分泌综合症检测诊断中,内分泌细胞是会产生各种激素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就能够标记出激素类型,根据标记结果对内分泌性肿瘤进行功能分类。
        3.3能够了解病灶的分化程度
        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中,大部分抗体标记物均有特定的分布部位,例如:正常情况下,上皮细胞膜抗原会在细胞膜处着色,但低分化的乳腺癌是在细胞浆内见有阳性颗粒。再比如细胞角蛋白的含量与病变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即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癌灶,其对于细胞角蛋白的着色较弱、含量也较少。


        3.4能够鉴别病灶良恶性
        对于病灶是肿瘤性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能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抗体进行检测B淋巴细胞是多克隆性还是单克隆性,进而以此鉴别病灶的性质。例如:对于滤泡性淋巴瘤,有90%医师的滤泡细胞会出现细胞凋亡蛋白bcl-2异常表达,即bcl-2显示阳性;而在滤泡反应性增生良性病变中,滤泡反应中心无bcl-2分布,故bcl-2检测显示阴性。除了bcl-2外,核抗原ki67、周期素Cyclin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分子标记物均可用于评价肿瘤细胞增生程度,进而鉴别诊断增生病灶的良恶性。
        3.5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病灶
        有部分癌灶在早期转移是会与淋巴管内的窦性组织异常增生而不易鉴别,而且在常规病理检查中要想在一个细胞组织中辨别出单个或多个转移性的微小肿瘤细胞的难度非常大,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例如应用上皮性特异性抗体标记能够在一定程度发现微小的转移癌灶。除此之外,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帮助转移性肿瘤寻找出原发瘤,例如:骨组织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细胞,可考虑为前列腺癌转移。
        3.6判断肿瘤的起源以及分化表型

 对于来源不明的肿瘤该如何识别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以往病理学研究认为其来自于肌源组织,但对此肿瘤的肌源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为阴性,而神经源性则显示阳性,故表明了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来源神经,有学者推测其来自于神经鞘细胞。此外,分化程度较低的肿瘤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特点可分为小圆细胞肿瘤、梭形细胞肿瘤等,通过联合应用多种标记物均可明确各类型肿瘤的来源。
        3.7能够明确肿瘤的分期
        肿瘤分期的判断需要了解癌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有无侵犯血管、淋巴结等。而常规病理检查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第得到病灶的病理特征。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可以取得明确的病理信息。例如: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清楚显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若免疫组化检测检测发现上皮性癌突破到基底膜的,可诊断为浸润癌,未突破到基底膜为原位癌。此外,应用荆豆凝集素、第八因子相关蛋白等抗原作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清楚地显示肿瘤病灶的淋巴管、血管浸润情况,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预后。
4、总结
             胸腔积液是胸部肿瘤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又称“胸膜腔积液”或“胸水”。既往临床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多选择常规细胞学涂片,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诊断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细胞形态的完整,并且兼具操作简便、易开展的特点,但实践证明其准确率并非特别理想,仅在75%左右。
免疫组化是近年新提出的一种特殊染色技术,除了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外,该诊断技术的准确度、敏感度也较高,其对抗体结合组织中某些特殊抗原具备染色效果,并能够以结合抗体的酶元素进行显示,整个过程无需利用光学显微镜即可实现对已染色物质的观察[2]。相关资料显示,采取细胞块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根据各种敏感指标对腺癌、间皮细胞增生等进行准确鉴别,同时还可协助判断肿瘤细胞的原发部位[3]。如CK7组合CK20、ER及CDX-2等指标往往被用于判断不清楚起源组织的腺癌。
             本研究中,对100例使用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技术染色的胸腔积液患者资料作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技术组在检测准确率方面相对常规涂片组明显提高,准确率可达100%,而常规涂片组检测准确率仅为86.0%,与上述研究看法大体符合。细胞块切片经免疫组化技术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相对更丰富、更集中,能够观察到更加明显的癌细胞形态学表现,并且部分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结构也较完整,相对更利于观察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世瑾,安淑敏,刘志远,等.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94.
             [2]张畅.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102-103.
             [3]项鹏程.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