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叶飞飞 焦欢欢 王瑶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凌花店小学 4575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学困生”这一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需要特殊教育帮助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听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解题思路不清晰、学习兴趣低下等。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小学生学习困难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定会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的界定

钱在森在《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出这样的定义:学习困难指学生的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划分为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管孩子,或者家长没有重视孩子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教育,或者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发展不良习惯等。

2.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如果学校教育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校教育管理存在问题,例如教师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进步缓慢。另外如果学生缺乏自信、自律性不强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学困生现实表现及其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困生对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教师,做作业是为家长,老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

2.学习情绪差。有的学困生在课堂上学习情绪低落,被动听课,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参与思维过程,认为与教师、同学很难配合。

3.学习品质差。有的学困生学习时不提问、不思考,做作业寻找现成的答案,老师喂一口吃一口,遇到一些难题,依赖教师讲解或者抄袭同学的作业,往往找寻“捷径”。

4.学习迁移能力差。有的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信息有限,知识的储存不足,智力品质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知识迁移。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的状态,不能将知识整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分层教育

第一,教师应秉承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以成绩论英雄,不再人为的制造学困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学习成绩上,我们应运用发展性评价,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第二,实现教育公平。教师关注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更应该多多关心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加倍关心与呵护,他们更需要老师深切的爱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留一个落伍者。教师应根据班级中学生相差水平来调整教学节奏,进行分类指导,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帮助学困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结构,既要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又要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2.教会学生学习,受之以渔

第一,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班级氛围,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互动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方法上,要强调以鼓励、引导为主,体现学生和学习的特点;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或任务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应牢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帮助学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合理定位,让学生认识到目标是分层次的,学会自己建构目标体系,确立自己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的适宜手段,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针对不同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选择运用恰当的策略。

3.沟通情感,施以爱心

小学生的向师性极强,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通过开展赏识教育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花,激发他们上进,保护其自尊。教师应善于肯定学困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及时抓住机会让其他同学重塑他们的形象,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们融入班级体,享受班集体对他们的关怀,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4.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理智地与孩子交流看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解除疑惑,克服困难,使孩子心悦诚服,而不是一味粗暴的训斥与殴打。教师可以定期邀约家长进行座谈,向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相信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