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管理体制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管理体制构建分析

周玉亭

420626199105152517

摘要:21世纪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领域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制高点。作为创新发展重要驱动力之一的电子信息行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从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要求。从行业的发展趋势层面看,电子信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产业上升空间依然很大,技术革新正在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其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发展方向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管理;体制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产业标准化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好发展,布局抢占关键技术领域的规则制高点。当前,在芯片研发、操作系统开发等领域我国依然处于劣势,这也是未来我国行业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看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趋势,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良好背景下,不断探索技术创新,不断研究标准化方向,为抢占21世纪科技制高点而努力。基于此,文章就如何构建电子信息标准化管理体制展开深入研究。

1电子信息产业的标准体系现状

1.1IT领域话语权较弱

当前,我国在国际信息技术标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文编码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相对较少。除了少数IT领域的标准被纳入国际标准外,其他领域的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个领域中,我国只能被动地依赖国外或国际信息来获取知识和信息。随着信息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信息标准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2标准制定滞后于技术研发

通过标准化的实施,我国电子IT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相关标准的制定却跟不上,使得整体发展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技术的进步得益于我国有效的管理体系,这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由于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关程序和体系尚未及时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改进和创新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标准的提升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行业信息产品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1.3企业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制定电子行业信息国家标准时,中国公司正在努力推动这一进程。由于业务习惯于采用粗放式发展模式,通常缺乏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和管理。企业缺乏积极性,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标准,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以拥有标准化的制定权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鼓励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技术R&D时,应该重视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将IP战略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是技术标准和IP战略。在高新技术领域,谁能够掌握产业技术标准,成为领导者,谁能够把握竞争的核心,并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2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管理体制构建分析

2.1政府应加强行业引导

建立和实施产业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泛,仅凭个人努力很难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共同统一策划、组织、管理和协同各自的工作,以确保有效的实施。政府应该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企业也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由质量监督部门与相关产业部门共同努力,促进行业的广泛参与。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流程,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有效的运作。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和规范发展。运行和监管标准体系,并通过相关科研来促进其发展。团体如机关、大专院校、检验管理机构和行业学会等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起到着重要作用。

2.2对标准进行动态优化

通过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和实施国际标准制度是一种变化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必须不断调整和适应这些变化。通过持续的管理和改进,不断采用和更新新的标准,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了避免过时和落后的标准,必须建立适当的工作流程。采取有效的机制,进行组织协调和明确职责分工;根据体系架构,组建相应的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小组,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负责建立和维护各个子体系或门类,以确保其有效运行;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及时评估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效果的评估,为继续完善管理体系提出科学的根据。

2.3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根据可量化水平,精心挑选出最佳的指标。建立一个能够衡量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回顾和逻辑构建,既考虑了电子学的特性,又兼顾了其他因素。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评估:资源、转换和效益。将创新要素、产业结构等作为一级指标,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可靠标准。第一个维度是资源层。这一维度主要涉及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新的要素、产业结构和协调能力是构成这一过程的三大要素。众所周知,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新的发展是实现高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应该开展创新活动。可以说,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推动力,促进了产业数量的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从量化到质量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二层次是转换层。这一层次大致包含:成果转化速度和能力是评价的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力量是电子信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它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企业的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它们立足的基础,并且应该从长远来看待问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转变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第三个维度是效益,它涉及到产品和技术的各个方面。技术和转换旨在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随着对发展质量新要求的提出,效益的概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领域。通过评估成果,可以扩展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价值的指标,而关注效益则可以帮助从根本上解答公司的痛点难题,进而调动公司的内部主动性,促进发展。

2.4工业App+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加快迭代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应用广泛,工业互联网可以看作是工业软件的“降本”与“规模化”,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工业软件的功能升级与生态化建设。利用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可以有效汇聚大量真实可靠的工业数据,让工业软件的开发有足够的工业技术知识积累作为支撑,从而加快软件的升级更新。对于工业技术知识而言,工业App是其形成固化与累积的重要工具。工业软件因为工业技术知识累积而形成发展,而工业技术知识又因为工业软件得以累积。工业App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工业软件发展的一种全新形态,也可以看作是工业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转化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标准化体系现状,从强化领导力、统一组织,实施动态管理,着重攻破把握要点实现创造性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行业标准化体系,实现产业全面升级的策略,希望对行业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革思,李思宇,方丽娟,等.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22(06):29-32,102.

[2]李建,王昊,王江.电子信息行业团体标准发展历程研究及经验启示[J].中国标准化,2022(07):73-77.

[3]刘港,李俊霖.我国纺织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度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1,34(0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