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3

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许永楷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1.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90071,基于数据挖掘陈柏楠教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用药分析及临证经验、学术观点总结

  1. 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2]93号)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腔内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UGF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05月~2021.10月)各45条分别经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点式剥脱术的患肢,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9d两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RFA联合UGFS组与RFA联合点式剥脱组相比,其生活质量较优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相当,但腔内射频消融结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具有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泡沫硬化剂注射;点式剥脱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指人体下肢浅静脉瓣功能不全,造成血液淤积,使浅静脉扩张、迂曲、变形,从而引起下肢酸胀、乏力、不适等症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腔内射频消融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医疗技术,它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破坏异常细胞或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腔内射频消融不需要大幅度开刀,仅需通过小孔或导管进入体内,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1]。但在射频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也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泡沫硬化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有效地隔离热量传递,防止温度波动对患者造成伤害[3]。本研究通过对比腔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分别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ultrasound-guided foam sclerotherapy,UGFS)、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以期未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上报至院伦理委员会,并得以批准。回顾性分析2020.05月~2021.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的患肢45条,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的患肢45条。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4]:1)明显的静脉曲张;2)下肢疼痛或不适;3)下肢水肿;4)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并经下肢静脉彩超确诊。(2)均排除手术禁忌症,且基础资料完善;(3)已向参与人员详细介绍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并达成书面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下肢神经性疾病;(2)肝、肾功能不全者;(3)合并严重心理疾病者。

1.2方法

采用美敦力射频导管,肿胀液配方为500ml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泡沫硬化剂为1%或3%聚多卡醇,使用2个10ml注射器连接三通阀,聚多卡醇2ml+空气8ml配置成泡沫。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肢进行股神经麻醉,麻醉起效后,于膝下内侧穿刺大隐静脉主干,穿刺成功后导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插入短鞘,导入射频导管,后用超声确定导管位置,确认无误后,注射注射肿胀液,温度 24 ℃,启动射频装置后,每节行 2次射频治疗(20 s 1个周期,间隔 5 s,最高温度 120 ℃),按大隐静脉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消融,超声再次确认大隐静脉闭合情况,退出导管导鞘完成操作。将导管和探头从患者体内取出,并进行伤口处理和包扎。

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点式剥脱术组患者,于小腿明显的曲张静脉处进行点式剥脱,超声确认小腿段无明显残余的曲张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术患者彩超定位下行小腿段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注射后超声确认病变管腔闭合。术后,对患者进行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指导患者穿着压力袜、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患肢查体改变,多普勒下肢静脉超声结果为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检查未见静脉曲张。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较治疗前曲张范围及程度缩小。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1-无效率。(2)疼痛感。术前、术后1d、术后3d、9d采用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画一条长度为10 cm的直线,最左边的标记0 (无痛)、最右边的标记10 (剧烈痛),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正相关。(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血肿、感染、血栓形成、皮肤损伤的例数,计算其总发生率。(4)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5个领域、26个项目(躯体,心理、社会、环境及综合),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疼痛感、生活质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资料采用 检验,当1<T<5时,采用校正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n=45)

41.3±8.2

4±1.5

RFA联合UGFS组(n=45)

27.1±6.2

3±1.1

P值

<0.05

2.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总有效率为95.6%,RFA联合UGFS组总有效率为97.78%,(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n=45)

23(51.11)

20(46.67)

2(4.44)

34(95.6)

RFA联合UGFS组(n=45)

26(57.78)

18(40.00)

1(2.22)

44(97.78)

P值

>0.05

2.3两组疼痛感对比

术前VAS评分对比(P>0.05),术后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

VAS

术前

术后1d

术后3d

术后9d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n=45)

6.69±1.85

5.94±1.26

4.82±0.67

3.11±0.47

RFA联合UGFS组(n=45)

6.71±1.82

4.35±0.88

2.64±0.58

1.42±0.23

t值

0.052

6.940

16.502

21.666

P值

0.959

0.000

0.000

0.000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RFA联合UGFS组并发症发生率2.22%,RFA联合点式剥脱组17.78%(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血肿

感染

血栓形成

皮肤损伤

发生率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n=45)

3(6.67)

2(4.44)

1(2.22)

2(4.44)

8(17.78)

RFA联合UGFS组(n=45)

1(2.22)

0(0.00)

0(0.00)

0(0.00)

1(2.22)

校正X2

4.444

P值

0.035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P>0.05),术后RFA联合UGFS组与RFA联合点式剥脱组相比,其生活质量较优异(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躯体

心理

社会

环境及综合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RFA联合点式剥脱组(n=45)

13.26±2.96

15.95±2.42

13.84±2.37

16.58±1.85

13.35±1.95

17.22±1.26

14.33±1.28

17.28±1.46

RFA联合UGFS组(n=45)

13.28±2.93

19.15±2.16

13.81±2.39

20.39±1.33

13.38±1.92

21.11±1.27

14.31±1.29

20.96±1.66

t值

0.032

6.618

0.060

11.217

0.074

14.586

0.074

11.167

P值

0.974

0.000

0.952

0.000

0.942

0.000

0.941

0.000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使下肢浅静脉中的血液淤积,压力增高,静脉血管迂曲、扩张成瘤样变[5]。患者常感腿部酸胀、沉重、乏力、易疲劳,易发生小腿溃疡、瘙痒等。严重者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甚至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手段主要有:传统的保守治疗:如弹力袜外用等,优点是见效快,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缺点是长期穿着不方便;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大、恢复较慢;缺点是术后易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6-7]

腔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早期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该技术是由法国的心脏电生理学家Michel Haissaguerre和Pierre Jais等人开发的,通过将射频能量引导到心脏组织中,可以破坏异常的心律传导途径,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8]。随着技术的发展,腔内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该技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患者的静脉中,破坏静脉壁和瓣膜,从而使其闭合。泡沫硬化剂治疗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闭合病变的静脉,减轻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疗效。研究表明,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感是指手术后患者在手术部位或其周围感受到的疼痛不适。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疼痛感可能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手术本身可能会对组织和神经造成损伤,引起疼痛反应。其次,手术后的创口愈合过程中,疼痛感可能是由于创口周围的炎症反应引起的。此外,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肿或淤血,增加了疼痛的发生和程度。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术后1d、3d、9dRFA联合UGFS组VAS评分均低于RFA联合点式剥脱组,且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RFA联合点式剥脱组(P<0.05)。

并发症方面RFA联合UGFS组优于RFA联合点式剥脱组(P<0.05)。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麻木、瘀斑等相关并发症。点式剥脱本身不可避免的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造成的并发症长期影 响 患 者 生 活 质量,但对总体的疗效并未有明显的影响合理选择点式剥脱切口的数量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

综上所述,两种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相当,但腔内射频消融结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具有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周萍捷.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7):714-718.

[2]姜国忠,李雪岩,崔凤奎,等.射频消融及点式剥脱与硬化剂治疗术联合应用治疗C2至C4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1, 40(12):1230-1233.

[3]张一飞,宋燕,苗仁英,等.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法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3188-3192.

[4]马博,刘鹏.双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 41(12):1365-1368.

[5]靳彩云,陈璟,张彩鑫,等.不同温度肿胀液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2):140-145.

[6]李治,孙东辉,闫磊,等.不同剂量地奥司明片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34(3):73-76.

[7]赵超峰,高翔.静脉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对比[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36(8):1049-1052.

[8]王洪杰,夏娟,何俊,等.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3, 42(5):486-488.

[9]宋海龙,谢泽洲,李宏.超声引导下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联合侧支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1,40(6):6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