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钱蔚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通过识别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前瞻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心慌、出冷汗、饥饿感、心律失常甚至昏迷、休克,严重者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患者饮食控制、胰岛功能衰退,使用降糖药物、运动等,均可能导致其血糖下降,甚至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远超过高血糖,如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造成脑组织损伤,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脑死亡[1]。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迟钝,即便发生低血糖,饥饿、心慌、出冷汗等感觉也并不明显,如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因睡眠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减弱,即便发生低血糖也难以察觉,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迟钝,夜间低血糖及无症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更高于中青年患者[1]。有研究表明[2]:年龄超过65周岁且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超过20%。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不仅可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能导致脑死亡。护理风险管理指分析、识别现存及潜在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实施前瞻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发生前,以预防为主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3]。本文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纳入标准为:(1)年龄≥65岁;(2)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3)排除合并有其他代谢系统疾病者;(4)排除认知、沟通障碍者;(5)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风险识别:在科室召开科务会,总结前一段时间内科室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根据过程重现,当班护士描述发生时间、患者表现及如何处理等,要求各层级护士分析相关因素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科室实际工作情况,讨论并总结改进措施。(2)风险管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明确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及处理流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无论是否有头晕、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血糖≤3.9mmol/L即诊断为低血糖。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立即嘱其进食糖块、饼干、甜饮料等含糖食物15g,15min后再次测量血糖,如血糖仍低于3.9mmol/L,则重复以上步骤。如患者已发生昏迷或不能自主进食,应遵医嘱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ml,15min再次监测血糖,如仍低于3.9mmol/L,再次予以50%葡萄糖60ml静脉推注。如血糖超过3.9mmol/L,但距离下次进餐时间超过1h,应给予含淀粉或蛋白质的食物,并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调整用药。该流程每位护士应熟练掌握,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应不定期予以抽查,保证在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及时、有效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低血糖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应予以重视;三餐应定时、定量,不可随意减少进餐量或拖延进餐时间,身边应常备糖块、饼干等含糖食物,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进食。明确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如头晕、恶心、出冷汗、饥饿感等,以帮助患者识别。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并遵医嘱测血糖,尤其关注夜间22:00,凌晨3:00的血糖。如夜间需注射长效胰岛素,应在胰岛素注射前测量血糖,如血糖值较低,应汇报医生,遵医嘱调整长效胰岛素用量。加强夜间巡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反应较迟钝,对低血糖症状难以察觉,夜间巡视应注意摸患者身上有无出汗,必要时叫醒患者,怀疑低血糖时应立即测量末梢血糖值,按流程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即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伴或不伴有低血糖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夜间低血糖(n/%)

观察组

124

3(2.42%)

对照组

122

7(5.74%)

P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控制血糖是预防并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方式,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重要内容,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新陈代谢减慢,对自身生理疾病的反应性降低,常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夜间低血糖一旦发生,由于睡眠期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患者并不会出现头晕、心慌、饥饿感、出冷汗等症状,而护士在22:00、03:00、06:00分别测量末梢血糖值,期间间隔3~5h,待发现患者发生低血糖,可能低血糖已持续一段时间并对脑组织造成损害[5]。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前瞻性护理管理措施,在风险发生前对其进行识别和分析,并予以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将风险控制在发生前。

本文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分析其夜间糖尿病发生相关因素,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加强巡视,熟悉处理流程等,有效预防并减少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2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 李菲,宋开兰.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夜间低血糖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10):1624-1628

[3] 林红霞,麦美秀.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1):23-24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5] 江静.综合护理对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效果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6,34(4):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