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策

黄子豪

身份证号:330381199303150033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进步,现阶段,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完善施工项目管理流程,还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提高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有效性与适用性。该文主要探究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施工合同;建筑管理;保障措施

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常也被叫作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它能够对发包人和承包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二者为了实现项目目标,会尽可能地遵守协议要求。顾客应该按照合同上的内容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同时也要及时结清钱款。施工人员对顾客交托的施工任务,应该严格按照合同及时完成。但是,合同违规签订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时有发生,逐渐变成影响施工的重要问题,所以相关工作者一定要做好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1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合同规定和合同约定条件,制订各项条款与相关工作方案,以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制定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并按照规章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二是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要明确专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形成较为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培训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此使其掌握合同要点、基本原理及方法,熟悉有关合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四是提高相关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做到依法合规签订、履行合同。五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双方权益。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有效控制潜在风险达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事先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三个阶段。事前预测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预测,从而为合同的实施和履行提供可靠保证。事中控制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合同后,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损失。事后评价是指在风险已经形成或已产生,但尚未造成经济损失时,进行及时、适当的评价与必要的调整。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市场环境变化等各种不确定和不利因素,导致发承包双方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合同执行风险。在实施风险防范机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三个阶段进行把握,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损失。

2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2.1合理采用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订和颁发的,对于缺乏法律常识与订立合同经验的承包方而言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因为合同示范文本所涉及的条款比较齐全,内容比较完整,因此既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又可以明确约订合同双方的责任。此外,合理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可以更加明确签订双方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这样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发生。由此可见,在签订施工合同时,需尽量选择合同示范文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合同签订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还能确保合同签订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2.2合同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

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能够推动项目的进程,也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管理的优化。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业管理,使其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注重企业管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时常出现纠纷或问题。为了改善这些现状,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工作报送制度,把合同内容的执行变得公开化、透明化。这要求合同管理部分充分发挥起自己肩负的责任,研究和分析提交上来的合同内容,制定出较为严谨的合同落实管理策略。同时,还应联系合同负责人对合同内容进行优化,力求合同双方都满意,共同推动合作的进行,实现互惠互利。除此之外,合同负责人员应当注重合同中的细节,防止工程败于细节,例如应该保证细节或条款的清晰度,减少后期麻烦。

2.3明确界定合同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管理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工程本身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明确划分合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划分合同管理责任,根据划分的责任落实合同管理过程。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合同管理中,应当分别从法律效力、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成本费用、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进度等角度入手,详细划分合同管理责任;根据合同约定完成现场的规划布置,尽可能提升现场规划的科学性,降低二次搬运材料的频率。应当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审核,详细解读每一项工程内容,利用BIM技术进行模型仿真演示,保证施工图纸可靠、施工规划科学。在合同管理落实的过程中,应当利用BIM平台辅助管理,实时更新工程变更资料、每日的工程进展、人员与材料的数据信息变化等,生成详细真实、实时的工程档案;还应当利用平台功能进行合同资料、现场变更签证、材料取用记录的信息化管理,快速归档,形成内容丰富、真实可靠、动态变化的合同管理资料。若没有发生纠纷,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合同管理与复盘的依据。若发生纠纷,这些资料就是合同索赔的证据。

2.4合同纠纷处理

合同纠纷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由于企业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产生的争议,包括合同关系发生和争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民事纠纷。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常常会与业主签订合同。而一旦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签订规范文件,或者签署了错误的文件,业主就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索赔,使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利益损失等一系列风险。当产生纠纷时,纠纷处理人员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原则进行处理,如业主方面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索赔,就应对索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若双方对相关问题存在争议,应根据法律规定程序加以解决;若因任何一方原因导致该纠纷无法解决时,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以此保障双方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规范合同双方的工作行为,也能使双方实现双赢。合同管理不是盲目开展的,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的行业标准下进行。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行为不够规范,不能帮助工程建设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当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创新企业管理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合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自己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欣雨.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2):142-144.

[2]郑明昱.建筑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0):150-152.

[3]王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研究[J].商讯,2022(21):145-148.

[4]李雅.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与索赔[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 (25):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