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城市更新探索——聚龙村及周边地区保护和利用策划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城市更新探索——聚龙村及周边地区保护和利用策划方案

陈耀许

441900198909257499

摘要: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的进程中会存在着一些冲突,如何让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更新中打造历史文化风貌区,既能提升风貌区的活力,促进风貌区的发展,又能传承、延续地域文化特色,让历史文化成为发展盈利的基础,同时还能进行文化推广,塑造城市形象,带动周边经济,帮助城市更好的推动发展进程。本文主要以聚龙村及周边地区为例,探讨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及城市更新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更新

引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城市传统文化的保留在无形之间存在着矛盾,部分城市过度追求现代化气息,拆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导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足,这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具有客观的负面效应。针对这一步问题,主管部门和规划从业者必须理性的看待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结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广大城市住户营造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风采的宜居环境。

一、项目背景

聚龙村,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大冲口涌北岸,始建于清光绪五年,是广州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现存井字型布局、岭南文化特色浓郁的建筑19栋, 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百年前,这里临水而居,河涌沿岸环境优美,商铺书院众多;顺涌而行,珠江沿岸桅杆林立,万国在此通商;依托珠江发达的航运,成为广州民族工业萌芽和发展的承载地之一,孕育 “协同和机器厂”等众多优秀民族工业;这里人才辈出,敢为人先,邝氏族人多为著名商人、官宦,邝祺照更是编著英文成语词典的中国第一人。聚龙村及周边地区的形成体现了广府文化开放包容的特征,是完整展示广州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文脉线索。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聚龙地区早已不现往昔繁华。

本次规划以聚龙村为中心,统筹策划周边地区,总面积约186.7公顷。方案将以“文化重塑城市繁华”为愿景,探索:如何保护与传承并推,树立岭南文化自信;如何传承与发展共进,注入老城市新活力;如何发展与品质融合,满足美好生活向往。

二、规划内容

1、打造更舒适的步行文化街区

在全面梳理地区历史保护要素、生态空间要素、交通流动要素基础上,以聚龙村为核心、大冲口涌为脉络,串联珠江-毓灵桥-广柴-聚龙村等特色文脉节点,形成“T”字型文化主轴。结合成都太古里、伦敦国王十字核心区等慢行尺度,划定聚龙村周边600米乘以400米的步行优先文化街区;充分利用道路与河涌高差,设计下沉广场、亲水栈道,打造1600米文化步行径,沿途策划上灯、生菜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传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展览,让日渐边缘化的涌畔古村及水岸文化再生,叙述乡愁记忆。

2、提供更多元的产业发展平台

以传统的院落空间为基本模块,抽取传统元素,融合广府骑楼,打造独栋文创单元,通过单元的变化组合,打造复合商业休闲、酒店公寓等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充分利用现存厂房、水塔等特色印记,将柴油机厂、玻璃厂等老旧厂房连片改造为,定制化的花园式办公、人才公馆等多元空间,打造宜游宜业的社区型产业集聚地。

3、打造更开放的滨水活力社区

以幸福家园理念完善公服体系,确保市民5分钟到社区基本服务设施,形成四个完整社区。沿大冲口涌构成十五分钟生活圈,两端布局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置邻里中心、阳光草坪、二层屋顶花园等,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全龄段市民提供多样开放的生活服务场所。

4、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土地整备

优先确保功能地区完整性,根据权属优化规划路网;以政府统筹、政企结合的方式改造用地54公顷,精细引导开发建设。

三、创新与特色

1、“城市织补”构建统一文化街区

由传统村落拓展到城市全空间格局的保护传承:梳理自清代建村至民族工业兴起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轴线,保留“江—涌—村—产—城”的百年格局;挖掘6类要素共67个保护对象,新增推荐保护对象27个;依托原有水系、田园、林荫道等环境要素,串联历史空间印记,再现岭南水岸、大榕树下的市井生活。建立从格局-环境-建筑-人文生活的文化街区核心骨架,探索多样历史线索、文化要素融合再生、多维织补的创新尝试。

2、“文化激活”焕发多元城市活力

方案突破建筑单体保护利用,精细识别不同的内部空间尺度,强调内外融合、群落激活的活化模式:根据民居其传统居住空间特征,以民宿、餐饮与婚庆等主题公馆打造成为传统生活方式的体验地,沿水岸、地铁上盖打造“多首层”的立体商业空间;结合厂房的大跨度高净空特征,设置运动场馆、展览、路演以及生活便民服务功能,打造成社区与产业服务中心;让老建筑融入城市新功能,焕发城市新活力。

3、“多重评估”塑造独特空间形象

聚焦如何凸显在地文化形象,结合空间句法、人的行为动线分析,确定重点标识地区和观景空间位置,提高聚龙村的“能见度”;贯彻绿色发展、海绵城市等理念,通过风廊模拟等优化建筑布局,以弹性河岸空间等措施搭建生态应用场景。通过多重技术手段,最终塑造新老建筑共融、自然与城市共融的独特空间形象。

4、“多方参与”缔造共同发展思路

以“城市设计的未来”为题组织开展论坛、工作坊、访谈等多个活动,邀请英国城市设计协会会长等多位国际专家、本地设计师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活动以聚龙地区为切入点,通过“以小见大”,为珠江沿岸与老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四、实施成效

1、奠定了多项城市设计和更新改造工作基础

以保护和利用策划方案为基础,延续保护格局要素、打造文化水岸、活化工业遗产等理念,后续指导开展了聚龙湾城市设计、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等系列工作,实质性促进聚龙村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2、纳入了荔湾区“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1年11月,《广州市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要求“重点推进白鹅潭聚龙组团建设,统筹推进聚龙村周边改造升级”。

3、推动了聚龙村地区文化建设提升工作

2020年7月,聚龙村被评为第二批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达标单位,12月29日,中国传统村落揭牌仪式暨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授牌仪式在聚龙村前广场举行,同年湖南卫视著名综艺节目到聚龙村取景,形成良好的旅游带动效果。聚龙村及周边地区作为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城市更新样本,将继续伫立于冲口涌畔,见证珠江沿岸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城市更新浪潮中,一定要做好对古建筑、文化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遵循规范的文物保护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内涵,从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推动历史文化再传承,并通过创新再开发方式,提高修复和重建的品质,达成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只有从细节到整体,各方面求精,才能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持其独特价值和文化特点,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传递和跨世代传承,让它成为城市更新浪潮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厉炎杰,谢安祺,谢咸颂.文化保护视角下城市更新与历史传承策略研究——以上海、西安、澳门为例[J].砖瓦,2022(08):95-99.

[2]蒋冠林,蔺荣彦,杨晓娟.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址整体动态保护策略研究——以延安革命遗址群为例[J].中国名城,2015(09):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