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

冯晓阁

汝州市临汝镇回民小学

467541

摘要: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对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家庭单亲化现象的不断增加,这些孩子们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自卑、孤独、压抑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如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心理行为问题;教育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农村小学的发展,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然而,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行为方面可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探讨和对策的提出,我们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单亲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单亲家庭子女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难,具体表现为沉默寡言,与愿意与他人过多接触,抗拒集体活动等。这都是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情感上的沟通,不能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经常会感到孤独和严重的失落感,逐渐变的敏感多疑,自卑恐惧,这都是缺乏家庭归属感情感依赖的表现。并且在调查中,班主任表示单亲家庭子女对于集体活动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不高,不愿意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情感缺失,共情能力变弱,集体荣誉感淡化以及自我封闭。

(二)情绪焦虑易怒

单亲家庭子女大多被托付给家中的老人照顾,难以与父母建立亲子关系,而大多数老人只能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对于心理的辅导显得力不从心,就导致孩子遇到问题时无人倾诉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会产生抑郁、焦虑和挫败感,过度关注失败,缺乏自信心,严重的可能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在调查中,部分孩子表示曾经出现过“离家出走”“死亡”等想法。单亲家庭子女所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是孩子认知世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老人的过分溺爱使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还可能导致翘课、打架、逃学等行为的发生。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书学习上;还有部分的学生表示除了打游戏和看电视,自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原因

学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关注不足。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会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他们的性格原因,在遇到问题时也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其次,单亲家庭子女因为在学习方面缺少监护人的监督和辅助,学习没有主动性,学习成绩低下,教师也不愿过多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所以即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教师也不能即使发现及时解决。

学校轻视心理辅导。乡村学校大多办学条件落后,师资不足,专业的心理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平台。以至于单亲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有效的发现和解决。

(二)家庭原因

亲情的缺失。在学生重要的成长时期,良好的亲情关系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单亲家庭子女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陪伴,缺少情感和家庭的依赖。他们会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所抛弃,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不愿过多与人交往,容易导致人格障碍。

监护人能力不足。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都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大多只能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需求,不能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祖父母年级较大,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思想固化,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部分学生会出现怪异、偏执的行为和思想,缺乏灵活变通;祖父母大多忧虑,对于死亡、衰老而产生抑郁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思进取,面对困难没有克服的勇气。而部分亲戚朋友作为监护人,他们则反映出不敢管、管不了等心态,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认为只要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心灵沟通

针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单亲家庭身份,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让孩子感到被孤立或不被关注。其次,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生活,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并通过互动和交流增强亲子关系。同时,在经济上给予孩子支持,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体育等,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最后,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孩子提供更为专业的支持和指导。通过以上对策的整合,家长可以帮助单亲家庭子女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学校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在单亲家庭子女生活中占的比重很大,学校要意识到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首先提高认识,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其次建立具体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单亲家庭子女档案,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留守时间、家长联系方式等,方便管理和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还可以设立帮扶小组,安排专人关注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耐心指导,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获取他们的信任,让单亲家庭子女能够有归属感,建立自信心,愿意主动融入集体中,教师还要时常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子女的身心发展。

(三)加强教育投资和师资建设

由于乡村教师素质较低,教学任务繁重,收入低廉等,导致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加大对教师素质和心理知识的培训,从而能够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单亲家庭子女参与,使他们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乐趣,慢慢消除他们戒备的心理,学会与他人交往,建立自信心。学校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态,多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交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结语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家庭或学校的责任,也是值得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调查中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子女需要更多的关怀,他们的成长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有更多的方法去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登花.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探究[J]. 名师在线, 2020(15):2.

[2]赵晶.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