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的有效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的有效防治对策

王秀梅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三源浦朝鲜族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通化 135321

摘要:玉米大小叶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并且发病季节较为集中,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会造成玉米产量降低,不利于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玉米大小叶斑病的病原菌不同,但是都会对玉米叶片产生危害,玉米种植人员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措施进行防治,能够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防治对策

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东北地区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农民基本上都种植玉米。病虫害是造成粮食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大小叶斑病则是玉米作物常见的一种病害,在五台县的发生率较高,除此之外,在我国其他省份地区也有出现。大斑病会使玉米的叶子提前枯死,小斑病不但能危害到玉米叶子,对叶鞘、包叶和果穗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基于此,本文分析大小叶斑病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特点

第一,该病具有较早的危害时期,而且一旦发生,就会迅速地蔓延。通过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夏季的到来,在每年的6月持续的降雨天气,也会增加田地的湿度。因此,这种环境就较为容易出现大、小斑病的爆发和蔓延,并且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之下,降雨量越多,雨水天气越频繁,也就会通过雨水,进行大小斑病病菌的迅速传播,所以该病菌有较快的扩散速度。第二,在海拔越高的地区,该种病害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范围。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地都处于山区,所以高处的雨水感染了大、小斑病的病菌,随着雨水的下流,也会影响到下级山区的玉米种植地,导致病菌的大面积感染和传播,增加病害的严重程度。第三,不同品种之间对于该病的抵抗能力,都有所差异。通过有关的调查结果表明,一般来说,相比较新研发玉米品种,老玉米种子对于大、小斑病具有更差的抵抗能力。所以,在进行老玉米种子种植时,一旦出现病菌的感染,那么就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会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失。第四,大、小斑病的发展呈现间断性的混合发生的特点。对于一些海拔高于2km的地区来说,以小斑病为主要的病类型,而对于小于1500m的海拔地区来说,是大斑病的重灾区,因此,在这一海拔区间的玉米种植地,往往呈现出病害的混合发生的特点。玉米种植地差异性的海拔高度,也会导致其具体的大小斑病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2玉米大小叶斑病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玉米大小叶斑病防治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杂交玉米品种与正常玉米品种相比具有较好的抗病力,玉米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杂交玉米品种作为玉米主要种植品种。同时,保证玉米品种具有高产、耐病性等优势,能够有效预防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种植人员可以按照玉米种植所在地区,选择种植效果较好的品种。玉米抗病能力与玉米种植年限、种植区域海拔高度联系密切,种植人员确定好玉米品种后,应开展轮换种植的形式,可以降低大小叶斑病发生概率。

为了能够避免玉米收获后,大小叶斑病病菌留存在土壤当中,感染后续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对土壤进行深耕,将玉米茬翻入土壤当中,加速玉米茬腐熟分解速度。种植人员如果应用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杀死留存在玉米秸秆中的大小叶斑病病菌,避免玉米感染大小叶斑病。如果种植人员将玉米秸秆作为燃料,需要在玉米播种前将田间秸秆清理完毕,否则会造成玉米感染大小叶斑病,影响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实现玉米品种轮作,为玉米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大小叶斑病大面积流行后,种植人员可以先采取摘除感染叶片的方式,可以避免大小叶斑病病原菌进一步扩散,降低大小叶斑病对玉米的危害程度。

加强对玉米栽培管理工作,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早播,玉米提前抽雄能够避开大小叶斑病高发期,降低大小叶斑病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并且可以将玉米与大豆等农作物套种,增加田间通风性,加强田间空气流通,降低田间湿度和温度,防治大小叶斑病的发生。玉米播种前使用药剂进行拌种,能够的避免玉米种子表面带有细菌,也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性。种植人员也可以采取宽窄种植技术的方式,改善玉米田间种植环境,农作物间进行套作,有效降低大小叶斑病发生概率,并做好土壤消毒和除草工作,避免田间湿度、温度过高,减轻大小叶斑病对玉米植株的危害。

做好玉米水肥管理工作也能够预防大小叶斑病的发生。玉米属于喜肥农作物,播种前应施加足量的底肥,满足玉米生长中营养的需求。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控制好施肥比例,如果施加过多氮肥,会为病菌感染玉米植株提供条件,造成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多施加磷肥、钾肥,有利提升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钾肥主要是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磷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抗寒能力以及抗旱能力,有利于促进玉米健康生长。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等阶段可以施加氮肥,为了避免肥料流失,后期可以施加磷肥、钾肥,保证玉米植株

能够健康生长,可以抑制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2.2化学防治

种植人员进行玉米大小叶斑病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玉米抽雄前,玉米叶片上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能够达到较为有效的防治效果。对大小叶斑病发病时间、发病规律进行详细了解,提前做好化学防治措施。如果玉米种植区域大小叶斑病犯病情况较为严重,种植人员可以建设预测点,定期对玉米植株进行检查,如果发生玉米叶片出现大小叶斑病初期症状,应及时采取化学防治的方式进行治理。大小叶斑病发病初期,选择苯菌乳油8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10天左右喷洒一次,喷洒2-3次左右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大小叶斑病已经出现大面积流行的状态,种植人员可以选择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康震津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抑制大小叶斑病的传播和流行。

2.3物理防治

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进行玉米小斑病的防治过程中,利用低频电流,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这种电流的处理方式和化学防治中代森锰锌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于玉米种子进行电流的处理,会让植株具有更多的新鲜叶片的生长,而且还能够让玉米的籽粒,具有更高的品质,这样就能够实现玉米的高产目标,因此,在进行病害防治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电处理这种物理的防治手段,实现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问题,对于玉米产量质量影响较大,如果种植人员未能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及时处理,会造成该病的大面积流行,可造成玉米减产50%,严重影响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种植人员因对大小叶斑病发病时间、发病规律进行了解,并按照实际情况做好防控措施,如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做好玉米水肥管理工作,对秸秆、玉米茬等容易承载病菌病残体进行处理,避免后续种植中继续感染玉米。如果种植人员发现玉米已经感染该病,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辛秀梅.安阳市玉米大小叶斑病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129.

[2]罗映鹏,练惠通,车姚兴,.甜玉米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06):12-14.

[3]潘继慧.莱芜区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7):153,155.

[4]王立,吴迪,刘文明.玉米种植户社会化服务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22,30(03):178-183.

[5]施亚南.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02):69+71.

[6]姜开梅.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病菌孢子量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06):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