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分析

张贺

吉林市中心医院  132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于产妇而言对其产后抑郁程度以及子宫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足量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分娩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为条件,筛选后得到94例且均自愿参与,对产妇进行编号,所有单号为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47例),所有双号为一组(观察组、产后综合康复护理、47例),通过对比,说明2组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以SDS评分说明其抑郁程度,2组评分之间的差异经存在于护理后,观察组相对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数据,观察组于产后24h的出血量更少、恶露持续和子宫入盆时间更短(p<0.05)。结论:产妇在产后应当及早接受综合康复护理,这对减少产后出血量、促子宫及其功能状态迅速改善、预防产后抑郁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后抑郁;子宫康复情况;护理效果

产妇的子宫状态于产后会先后经历子宫体积纤维缩复、内膜再生、子宫血管面积减小等过程[1],尤其是子宫下段及宫颈,大约在产后4周会恢复孕前状态,但实际情况还会受到产后并发症、心理健康状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产妇的心理状态,往往因产后承担过多责任、配偶缺乏陪伴与关心、产生容貌与身材焦虑、抗拒母乳喂养等多方面因素,感到内心压抑,而这种抑郁情绪也会导致康复进程延长。对此,临床方面建议从护理入手,于产后对产妇进行综合康复干预,且为说明这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对2022.08-2023.08间94例产妇做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段为2022.08-2023.08,筛选出94例产妇并以之为样本,按分娩顺序做编号处理,并做单双号分组,且观察组(n=47)的年龄在22-33岁间、平均为(27.47±1.46)岁,初产妇/经产妇,为23/24,而对照组(n=47)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32岁、均值(28.14±1.67)岁,初产妇/经产妇=27/20,因对应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可继续。纳入:均知晓此次研究,自愿签下同意书;单胎;经阴道分娩;未见任何妊娠并发症。排除:患精神障碍;有凝血功能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以母乳喂养指导为核心的常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对产妇会阴处的清洁与护理,通过对饮食的调整,满足其机体康复及泌乳与哺乳的需要,除了要强调适度的运动外,还要强调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如下:①安抚产妇情绪,为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做准备,与产妇交谈,了解当前的担忧,以量表评定其抑郁等不良情绪,一方面进行注意力的转移,一方面进行错误认知的纠正,还可通过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或是家属陪伴,使其从新生儿或其家属方面获取心理支持;②早期乳房保健,可以手法按摩配合吸引器的方式,促使产妇泌乳,可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同时注意避免烫伤,可少量擦拭凡士林,避免乳头干燥龟裂以致疼痛,教会产妇正确使用吸奶器;③早期康复训练,按摩产妇子宫区域并教会产妇以正确的手法,强调动作规范、均匀用力,找准关元穴及三阴穴等穴位,配合盆底肌训练,先指导体位再分解动作,以臀桥训练为基础,慢慢增加难度、辅助器械,训练后放松肌肉。

1.3观察指标

①产后抑郁程度,可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计算SDS总分并以>50分为抑郁情况,其分数与严重程度之间为正相关的关系[2];②子宫康复情况,分别记录产妇在产后24h内的出血量,记录恶露持续的时间,记录产后子宫入盆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SDS总分以及子宫康复相关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以下内容中均以代替),均录入SPSS 27.0(汉化版),均进行T检验,差异结果以p<0.05表示显著。

  1. 结果

2.1产后抑郁情况

SDS量表分数见表1,观察组仅在护理后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表1 SDS分数比较表[(),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47)

58.34±1.52

45.13±1.28

对照组(47)

58.33±1.49

49.01±1.19

t

0.856

7.346

p

>0.05

<0.05

2.2子宫康复情况

如表2,观察组产后出血显著更少而恶露持续与子宫入盆时间显著更短。

表2 康复情况比较表()

组别

出血量(ml)

恶露持续(d)

子宫入盆(d)

观察组(47)

213.54±10.23

2.25±0.18

7.67±1.33

对照组(47)

422.36±11.83

4.47±0.26

11.84±1.54

t

8.134

7.680

8.282

p

<0.05

<0.05

<0.05

  1. 讨论

产妇于孕前、产前、产后的状态均不相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生理层面上,还体现在心理层面上。结果表明,接受产后综合康复护理的一组产妇其产后的抑郁程度明显降低,且与接受常规护理的一组产妇有显著的差异,这与陈红在2023年之中有关抑郁程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这是因为产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干预,纠正了其错误的认知、平复了其情绪的波动,产妇也因此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心与鼓励,少有产后抑郁的发生。此外,综合康复护理使得产后子宫状态及功能迅速恢复,具体表现为产妇产后24h的出血量相对更少、血性恶露的持续时间更短、子宫入盆的速度加快,且与另一组之间差异显著,相较常规护理而言,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措施的安排与实施依据女性在产后的身心变化而定,不仅关注子宫等主要器官及形体的康复,还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对整体康复速度的影响,在加强一般临床基础护理之外,还综合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尽可能为产妇解除产后痛楚、促使其子宫等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恢复,通过健康宣教,还激发了产妇的自主性,实现了自我照料、主动参与。

总之,产妇接受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程度并促使子宫康复。

参考文献

[1]段燕平.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2022-2024.

[2]郭春红.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65-68.

[3]陈红.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康复及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6):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