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探讨

徐畅

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办公室  新疆乌鲁木齐

摘要:我国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数量大、形式多,由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确定性和用人单位对法律的不合理解和不实行,劳动者往往采取信访的方式解决纠纷,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和调查分析法研究了劳动者信访过程中的途径、遇到的难题,结合理论实际,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思路,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贡献。

关键词:合同纠纷;信访维权;无固定期限;解决建议

1.概述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约定劳动合同期限或者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超过三年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1]。该类合同的特点是没有劳动合同期限或者超过三年的期限,因此在工作期间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来结束劳动关系。但是,由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可能会利用其强势地位,违反合同约定,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一些用人单位可能存在拖欠工资、无合理解除合同等情况。如果劳动者无法通过预期的内部机制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信访途径寻求更高层次的权利保护。通过信访途径进行维权可以促进政府、行政机关进一步落实职责,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劳动权益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立和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和谐。

1.2研究目的

为了探究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信访现状,讨论信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广大劳动者为何自身合法权益做出贡献。

1.3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法:

文章主要通过搜集相关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信访案例、已有的论文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结论贡以参考。

调查分析法:

指通过一定的调查手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等一系列操作的方法。调查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可以用于调查市场、企业、消费者,了解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等等。文章主要通过线下走访,与有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信访经历的人员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2案例分析

某公司员工张某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足够明确的约定,导致后来发生了争议。张某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低于同样职位的其他员工,同时公司未缴纳他的养老保险,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社保费用并调整他的工资。然而,公司表示张某所在的职位工资与同样职位的员工相同,而且没有发现养老保险未缴纳的情况,因此拒绝了张某的要求。

以该案为例,纠纷如下:

合同约定不明确:张某和公司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约定具体的工资和社保待遇标准,导致后来发生纠纷。

工资待遇不公:张某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低于同样职位的其他员工,与公司的承诺不符。

劳动保障不到位:公司未缴纳张某的养老保险,违反了劳动法规的规定。

张某在信访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在进行信访前,应详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自身权益,了解纠纷所在,准备好相关证据,如纸质合同、工资条等,在信访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理性、冷静,坚持以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来维权。信访过程中的利益协调也很重要,双方都要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信访中,要保持耐心,遵守相关规定,及时响应监管机构的调查要求。

解决措施如下:

约定明确: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工作职责、保险等内容,并将其写明在合同中,防止后续发生纠纷。

公正合理:公司应该对所有员工的工资待遇进行合理的制定和调整,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避免因为员工之间的工资水平不公而导致的不满和纠纷。

保障职工权益:公司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员工的社保费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及时解决争议:当出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时,公司及时与员工沟通,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维护双方的利益。

3信访中存在的问题

证据难以取得:某些劳动者在信访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用人单位违规行为,增加维权难度和成本。

救济程序不畅:部分劳动者在向有关机关求助时可能遇到救济程序不畅、耗时等问题,导致解决问题缓慢。

法律知识缺乏:一些劳动者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维权过程中会遇到理解难度、纠错问题。

监管力度不足[2]:部分地区的劳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用人单位存在违规行为,危害劳动者权益。

维权申诉渠道不畅:一些地区对于劳动者维权申诉渠道不畅,劳动者难以及时得到相关保障。

4建议

4.1个人

首先,劳动者需要了解信访途径有哪些:

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比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在向该机构投诉前,应准备好合同、工资等证据,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该机构会进行协调、调解或者评估处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工会:工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可以向工会投诉,获得维权支持。在依法维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会参与企业的谈判和制定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增加员工的议价能力。

律师咨询:如果觉得自身维权难度较大,可以联系专业律师咨询,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策略。

企业内部申诉:有些纠纷可以在企业内部解决,例如通过与人事部门沟通、向上级领导反映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企业有义务规范用人行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劳动者在信访前需要做如下准备工作:

劳动合同:劳动者需要准备自己的劳动合同,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应包括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岗位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内容,可作为维权证据。

工资单:工资单作为获得工资的主要证据,是维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证据材料。

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可以证明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方面的表现,是劳动者证明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重要证据。

证明文件:涉及到证件类文件,例如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税务证明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和行为。

相关材料:根据具体纠纷事项,还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例如加班记录单、工作人员考勤记录等其他证据。

律师咨询:当劳动者对法律不熟悉时,可以向律师寻求专业的意见并得到帮助。

最后,在信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事先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以便依法依规地进行维权。

准备好合同、工资单等证据,尽可能具体详细地描述问题,提出合理的要求,让投诉反映更具可信性。

保持冷静、理性,不要情绪化、激动或焦虑,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尊重对方,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

在信访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言行和行为。

4.2有关部门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3]

畅通信访渠道:相关部门要畅通劳动者维权的信访渠道,便于劳动者及时反映问题,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等。

及时回应:相关部门要及时回应劳动者的信访,以最短的时间解决劳动者的权益问题。及时回应也可以避免此类困惑的事情不拖后腿。

提供法律援助:对于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劳动者,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和咨询服务,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制定更加完善的规定: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完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机制,明确权益的保障范围和纠纷的解决流程。

依法处理纠纷:对于劳动者合同纠纷,相关部门应该依据法律规定,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事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劳动者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信访维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劳动合同矛盾纠纷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将劳动者和企业重新撮合到一起基本不太可能,对于此类信访,重点应该放在找寻找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法让矛盾双方都能接受[4]。同时对劳动个人而言,即便是事前搜集了相关证词、提供了相关的物证,劳动者在企业面前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郭东龙.信访稳定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J].新丝路(下旬),2016(09):47.

[2]魏旋君,周维德.农民工权益保护与信访问题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5):57-63.

[3]何伟.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J].中外企业文化,2011(03):62-63.

[4]陈啸.谈谈劳动合同纠纷信访[J].上海人大月刊,2017(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