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肾炎怎么办

/ 1

得了慢性肾炎怎么办

佘牧衡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绵阳 621900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的病因不够明确,与链球菌感染无明确的关系,根据统计,仅有15%左右的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来。临床上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因此也有很多的学者认为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关联,可能是各种细菌、病毒、原虫等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

慢性肾炎对于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而言,若不及时治愈的话,很可能发展成为尿毒症,因此及时治疗、治愈非常必要。生活中,肾炎病症患者在初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演变为慢性肾炎病症。慢性肾炎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多是因为感染因素造成,因此也可以说这是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但是因为患者的不了解引起不重视,容易造成慢性肾炎复发率升高以及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尿毒症。

1常见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有哪些?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慢性肾炎都不了解,对其危害认识不足,才导致疾病迁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避免病症的危害,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多加关注,对于慢性肾炎病症,应当了解其临床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1.1水肿。在临床上绝大多是患者均会出现水肿症状,这也是日常判断该疾病的重要诊断标准。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早晨起床能够发现眼睛周围、面部的肿胀,或者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者,则可出现全身性的水肿。

1.2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与肾病同时出现,这样慢性肾炎患者出现高血压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而言,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的过程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并且个体之间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1.3尿路异常。尿路异常是慢性肾炎患者必然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仅会反映在患者的尿量上,还会出现血尿症状。尿异常主要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异常。有水肿的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并且水肿程度越来越重,尿量减少明显,无水肿症状的患者则尿量正常。

1.4血尿。血尿常是肾小球肾炎发病的第一症状,几乎所有患该病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症状。肉眼下血尿出现的几率在40%,持续数日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出现血尿的表现可有在排尿时存在尿道的不适感或尿频。但没有明显的尿道刺激症状。镜下血尿可在半年内消失也有患者长达1~3年才消失。

1.5蛋白尿。同样蛋白尿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尿蛋白程度一般不严重,常见值均在0.5~3.5之间,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但是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尿蛋白就已经从阳性转为阴性,量极低因此很对诊断均表示无也就没有尿蛋白的阳性记录了。

2慢行肾炎的治疗方式

2.1水肿的治疗。轻度水肿患者一般无需治疗,在限制食盐量和充分休息后可以消失。明显水肿患者,需要使用药物,一般的间断应用比持续应用效果好。

2.2积极控制高血压。要防止肾功能减退,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出现心血管疾病,改善远期预后。非药物治疗,限制饮食中钠量,对高血压患者,钠摄入量严格限制在80~100mmol之间,降压药物应当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中蛋白质与含钾饮食的摄入量;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肥,适当锻炼。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3减少尿蛋白。需要延缓肾功能减退,蛋白尿与肾功能减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尿蛋白。ACEI与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药剂量要高于降压药物剂量,因此治疗期间需要预防低血压发生。

2.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脱水、劳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因此需要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

2.5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中医中药等也可使用。

3慢性肾炎的预防措施

3.1避免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生活无规律,工作过渡繁忙,长期是自己处于极度疲劳的环境中常常是导致肾炎或加重慢性肾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平时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团队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维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注重个人卫生及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情绪,及时放松心情,发泄内心的不爽,保持心情愉悦。

2.2谨防细菌、病毒等感染。病毒、细菌常是导致急性肾炎发生的因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无症状性菌尿、流感、支气管炎等均可导致慢性肾炎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注意自我保护,加强生活、工作环境的清洁、消毒。

2.3应经常注意气候变化,室内和衣服应温暖,因为寒冷会引起肾小动脉痉挛,加重肾缺血,恶化肾功能。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脓性皮肤病的发生。同时,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咽峡炎、扁桃体炎等。